尋訪津浦線 21 南北津浦的接點

    韓莊站建於1911年,處在蘇魯交界的微山湖東岸。有到發線兩股,旅客站台兩座,站房13間,建築麵積183.3平方米。該站旅客發送以短途為主,1963年發送44.2萬人次,創最高紀錄。1972年以後在20萬人次左右,1985年後在14萬人次左右,逐年下降。貨物發送主要為當地河沙和微山湖蘆席。

    追溯韓莊曆史,明初它不過是隻有韓姓幾戶人家的普通居民點,萬曆三十二年(1604)開始成為漕運的一個小碼頭。到清初順治年間,運河開始繁忙興盛起來,碼頭得到了快速發展。乾隆二十二年(1757)開挖伊家河之後又新建積水閘,設立“水櫃”引湖濟運,相繼建起了韓莊閘、湖口(積水)雙閘、韓莊碼頭和韓莊集。此時的韓莊,已是運河岸上一個繁華可觀的小鎮。清康熙、乾隆皇帝計12次“南巡”、“閱河”下江南,這裏不僅是必經之路,還在這裏下船遊覽夜宿、用膳。乾隆皇帝曾留下詩句:“韓莊水氣罩樓台,雨後斜陽岸不開;人在長亭深處好,風帆一一眼中來。”

    由韓莊鎮東南行至台兒莊的一段運河稱韓莊運河,是利用泇河的一段增挖而成,史稱“泇河新道”。明萬曆年間,泇河新道的開通,使京杭運河漕船可自夏鎮,經郗山、韓莊、台兒莊,至邳州入黃河,避開了徐州洪、呂梁洪兩個險段,大大便利了漕運與商船的航行。

    韓莊是南北大動脈的接點。1908年1月,清政府與英、德兩國正式簽訂《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合同規定,津浦鐵路以山東嶧縣為界,分南北兩段,由德、英兩國分別承築。1910年4月,南北兩段的分界點由嶧縣改為運河橋。1911年10月11日,南北兩段在運河南岸接軌。12月,津浦鐵路以黃河橋為界,南北段分別通車運營。南段的站房為定型設計,按車站的等級,共分四種,簡潔明快,但比較古板。北段的站房建築十分優雅而又堅固耐用,大小車站,度身設計,各具特色,無一雷同。韓莊站房也是北段最後一座德式建築群,獨具慧眼的小院落和貨房,飽受戰火燃炙,至今完好無損,令人稱奇,戰爭驗證了建築的堅硬。

    大運河像一條柔美的綠色裙帶,從徐州西北的微山湖奔湧而來。流過津浦鐵路的韓莊鐵橋,折向東南,穿越隴海鐵路,向宿北、兩淮流去,像一張鐵弓,拱衛著徐州北麵和東麵的大門。鐵橋建成以來,屢遭戰事破壞。1922年起,軍閥混戰,車輛被扣,枕軌被掘,電線被割,韓莊、花旗營等鐵橋被炸毀。加之土匪猖獗,綁架殺害鐵路員工,使鐵路籠罩在恐怖之中。20世紀30年代的《鐵道公報》披露,在技術工程方麵,國內有許多鐵路,因為這數年來的內戰,真是破壞得不堪思議,有的鐵路枕木、路軌、車身,無一不是破壞到極點,以致客戶的客貨運輸寧用騾車,不用火車,“因為騾車不但價廉,速率亦比那個腐敗的鐵路快得多”。鐵道殘破到如此程度,令人目不忍睹。從津浦鐵路管理局工務處津韓總段檔案裏隨擷幾例,舊中國鐵路之狀況便可略見一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