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18 鐵道遊擊隊之魂

    棗莊在唐時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位於魯南,西距津浦線31.121公裏,是臨棗線的終點站。建站之初,站內有4股道,站西端南麵有岔道1股,向北通進中興煤礦公司煤場。站房8間,建築麵積136平方米,旅客站台、貨運站台各一座,時為一等站。站房為德式磚石建築,1945年毀於戰火。棗莊站內現存兩幢德式建築,西邊的洋房為民國初年臨棗線開通時所建,作票房使用。東邊的一幢為中興煤礦公司30年代所建,有地下室,也用於票房及辦公。這些房子均為青石結構,拱形門窗,保存完好。台棗鐵路是中興公司耗費40萬兩白銀修建的,屬於商辦鐵路,主要用於運輸煤炭,也辦理客運,去老嶧縣(今嶧城)、台兒莊都在這兒買票坐車。而西邊的票房屬於臨棗鐵路,是官辦的,去臨城就在此買票。如果從嶧縣來,想去臨城,得先下中興公司的火車,然後再轉乘臨棗鐵路的火車,費些周折。

    棗莊因煤設礦,因礦建城,1912年1月台棗線通車,同年5月臨棗線通車,棗莊一時間繁盛起來。20世紀90年代,棗莊還開行過到上海的旅客列車。而真正讓人們能夠記住棗莊這個名字的,是劉知俠的小說《鐵道遊擊隊》。小說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表現了抗戰時期由中共領導的一支特種部隊奮勇殺敵的故事。這支英雄隊伍的創始人就是小說劉洪的原型之一、被稱為鐵道遊擊隊之魂的洪振海。

    洪振海,1910年出生,山東滕縣大北塘村人,魯南鐵道大隊第一任大隊長。其父木工精湛,是當地出名的能工巧匠。洪振海兄妹12人,他排行老末。因家庭人口多,3歲時隨父母和四哥振環來棗莊火車站西側的陳莊做木工。後來母親去世,父親變賣家產後,輾轉到淮南礦區謀生。10歲的振海寄居在棗莊的七姐家,七姐夫葛茂林在棗莊中興煤礦鐵路專線幹扳道工,收入微薄,家境貧寒,加之子女拖累和振海的到來,生活更加困難。後來,葛茂林帶全家也遷到淮南。青年時期的洪振海孤身一人在棗莊生活,經常與好友王誌勝一起,靠揀煤渣,拾破爛,換點煎餅充饑。他善於交結朋友,加之葛茂林的老關係,很快與棗莊鐵路工人混熟了,經常到火車站幫助司機、司爐幹活,很快掌握了火車駕駛技術。後來,由於生活所迫,也和礦區的窮孩子一起爬上火車搞煤炭。因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成了爬車本領,在飛奔的火車上如走平地,棗莊人稱他“飛毛腿”。19歲那年,與好友王誌勝一起到棗莊中興煤礦東大井當礦工。1937年“七七事變”後,棗莊中興煤礦停產,礦工失業。洪振海出於無奈,和王誌勝等人又操起舊業以維持生計。這時,中共魯南縣委在棗莊發動礦工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洪振海在地下黨員劉景鬆的教育下,積極參加了抗日活動。他同情礦工疾苦,經常把從火車上搞來的煤炭和糧食救濟失業工人。1938年棗莊淪陷後,洪振海和王誌勝隨劉景鬆一起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他作戰機智勇敢,不久被提升為班長、排長,成為基層骨幹,後被挑選參加了總隊舉辦的除奸訓練班。同年10月結業後,受總隊長張光中的派遣,與王誌勝一起潛回棗莊火車站西側的陳莊,建立了棗莊抗日情報站,被委任為站長。

    洪振海自幼生活在棗莊礦區,這裏的風土人情、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他返回棗莊後,偽裝成失業工人,白天穿著破破爛爛的礦工服,到處流浪,拾煤炭,打短工。為偵察敵情,還主動給敵偽據點出苦力。夜晚他和王誌勝組織失業礦工躍上運煤的列車搞煤炭,以籌措活動資金。他還派王誌勝打入日本人開設的棗莊正泰商行幹搬運工,及時準確地了解敵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