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14 拜謁孔子在此下車

    兗州站始建於1909年,位於兗州縣城東隅,泗水河北岸。1911年建成,稱兗州府站,1936年6月改為滋陽縣站,1946年改為兗州站,沿稱至今。

    兗州之名見於《禹貢》,為古九州之一,自古以來為曆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是魯西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兗州旅遊資源豐富,聞名於世的曲阜“三孔”、“水滸”梁山、微山湖等風景區,吸引著中外旅客。查閱津浦鐵路線路圖,你會發現,津浦鐵路出泰山向南一路坦途,沒有奇險的山川,本該走一條直線,可是卻圍繞曲阜向西兜了一個大大的圈。乘火車遊曲阜,必須得在兗州下車。在站外廣場換乘長途汽車,向東半小時即可抵達曲阜市。說起當年定線,還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北線的勘測由德國工程師德浦彌爾負責,早在1899年《津鎮鐵路草合同》簽訂後,心儀已久的德國人就立即開始北段的勘測,共繪製圖紙430張,最後這些圖紙全部由津浦鐵路北段總局出高價購買。德浦彌爾在勘測南驛至鄒縣一段線路時,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尊重,沒有驚動孔老夫子,設計為過南驛,由曲阜城北王莊向西南,折經兗州,過泗河,而趨鄒縣、滕縣。1909年5月複測定線,改變了經路,調直線路走向,不再折經兗州,線路插標之處距孔林西牆僅為營造尺50丈,合今160米。山東巡撫和學界馬蔭榮等聞訊後極力反對,他們以線路逼近孔林、驚震孔子墓為由,分別致函津浦鐵路督辦呂海寰,請求改勘或仍照舊日勘定路線,遠避孔林,維護對孔道的尊崇。督辦不敢怠慢,著幫辦李春湘前去處理。此時的德浦彌爾已受聘為北段總工程司。李春湘和德浦彌爾、工程提調蕭俊生很快來到曲阜,晉謁衍聖公孔令貽,商定線路西移,遠離5裏開外。接著又派工程師瓦根納前來複勘,改動線路60餘裏,津浦鐵路最終經過兗州,即現在的這段經路。建路所用鋼軌、枕木等材料大部分從德國訂購,進口材料皆從膠濟線運至濟南,再經黃河、運河、陸路周折運達。1911年8月墊路鋪軌告成,站場高於地平麵4米。站外地勢低窪,東西兩側因墊路取土形成大片水塘,直到上世紀末,西側的水塘還在。主體站舍為三層樓房,自底層到二樓窗下部分由大塊的花崗岩砌成,如城門一般壯闊氣派。

    與此同時,也在1909年6月,濟寧紳商楊毓泗等人以濟寧“戶口殷闐,商旅輻輳”,係南北水陸轉運樞紐為由,呈請督辦將津浦鐵路繼續西移,改由濟寧經過。9月,津浦四省鐵路公司也根據山東紳學人士袁景熙等意,請求改道濟寧。設想線路自北而濟寧,不再經由兗州。然而此時津浦鐵路開工已久,改線勢必造成工程巨大浪費,並將延長工期。北段總局經過慎重研究,提出一個新的方案,建議增修兗州至濟寧支線。袁景熙等不同意,仍複呈催請改線。12月,北段新任總辦朱啟鈐召集員司論證,詳陳利弊。經總局同意,遂增修兗州至濟寧支線。1911年10月開工,次年6月竣工,11月通車,在兗州府站與津浦鐵路銜接,全長32.18公裏,投資160萬兩白銀。修建時正值旱蝗災害,因此“以工代賑”,由民工包段施工,僅設孫氏店、濟寧兩站。1944年日寇為解決幹線缺軌,拆除了濟兗支線。1958,貫徹“全黨全民辦鐵路”的方針,山東省政府撥款600萬元,鐵路局提供技術資料和技術力量,濟寧市委書記、市長率領機關幹部、學校師生、街道居民等數萬人興建濟寧站,駐軍搶運路料,民工承擔土方工程,共鋪軌38.139公裏,修複、改建橋涵29座。6月1日開工,當年10月1日即修複通車。濟寧各界27000多人隆重集會慶祝,滿載的客車在歡呼聲和鞭炮聲中開往兗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