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7 目睹的不隻是風花雪月

    德州位於魯西北平原,隋唐始稱德州,明移德州於今地,設德州衛。民國改為德縣,1946年析德縣城關區置德州市。德州源於德水,《史記·封禪書》記載,相傳秦文公出獵黃河獲黑龍,此為德祥之兆,於是將黃河更名為德水。

    德州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站前廣場上的牌坊書寫了這座城市的榮耀。然而,元明清三代,德州的交通主要靠京杭大運河、九省禦路及通往臨近各縣的古道。1909年,一列頭頂黑煙、肚裏燒著煤炭的小火車,喘著粗氣,行駛在華北平原上。就在德州的老百姓還驚訝這個鋼鐵機器是何方怪物時,津浦鐵路通車了,將沿線的城鎮鄉村連成一片,鐵路取代了運河航運的地位。德州作為山東與河北、天津、北京的銜接口,客流一年年攀升,貨物一天比一天暢旺。那些原先名不見經傳的村莊,還未曾憧憬未來的老鄉,一夜之間被雪亮的鋼軌改變了生活,古老封閉的古城開始塗抹現代文明的色彩。1940年7月,日軍為強化軍事占領,強征民工鋪設了180公裏的德州至石家莊鐵路,使德州成為連接華北、華東的重要交通樞紐。

    德州市古跡較多,名氣最大的要數董仲舒讀書故址,還有蘇祿國東王墓。東王墓在北郊長莊鄉北營村。明永樂十五年(1417)7月,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巴都葛叭蘇裏、峒王巴都葛叭剌卜率眷屬及侍從340餘人來中國北京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染疾,13日病逝於德州。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諡“恭定”,並親撰碑文,以王禮厚葬於此。後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東王八代孫溫宗凱、安汝奇要求加入中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

    東王墓肅穆壯觀,周圍鬆柏常青,石雕華表,翁仲、石獅、石虎、石馬、石羊排列在墓道兩旁。永樂帝禦碑亭在基道南端東側,王妃墓及東王次子、三子墓在王墓東南側。1980年,菲律賓駐華大使專程來德州瞻仰憑吊。中菲合拍的電影《國王與皇帝》,再現了大國與小國之間平等香遠的情誼。

    說到德州特產,首先湧入腦門的就是德州扒雞。扒,乃文火燜煮之意。燜煮時,用經年循環老湯,配以砂仁、丁香、玉果、桂條、白芷、肉桂等20多種藥材烹製,具有健脾、開胃、補腎、強心、利肺的功效。德州扒雞始於清朝,傳於民國,盛於當今,被譽為“神州一奇”。康熙大帝南巡駐蹕德州,下榻於少時老師田雯老先生的山薑書屋,品嚐了五香脫骨扒雞,龍顏大悅。從那時起,德州扒雞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德州扒雞藝人被召進皇宮禦膳房,專侍帝後百官,德州扒雞自此名揚天下。老帥陳毅、羅榮桓等先後來過德州,品嚐了扒雞。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路過德州時專門下車購買扒雞,送給毛主席品嚐。20世紀80年代初期,德州站前曾豎起一座扒雞的雕塑,宣傳飲食文化品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