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6 飆生奮鬣鎮海吼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提起滄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鐵獅子“鎮海吼”。車站人喜愛家鄉文化,在站台上按照2∶1的比例,仿造“鎮海吼”製作了一尊鐵獅,既是尊崇,也是提醒,告訴下車的旅客,此時已經進入滄州地界。

    古時滄州一帶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消除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獅,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鎮海吼”,以鎮遏海嘯水患。獅身外麵鑄有鐵獅鑄造的年代、鑄造師和捐錢者的姓名,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953)算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獅身高3?郾8米,頭部高1?郾5米,通高5?郾48米,通長6?郾5米,身軀寬3?郾17米,重29?郾30噸。鐵獅麵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澱;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

    滄州古屬燕齊,民風以醇厚勤勞、尚義任俠著稱。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武建泱泱”之譽,曆代沿襲不衰。到清末民初,達於鼎盛,有“小梁山”之稱。據誌書記載,僅明、清兩代,滄州就出過武進士、武舉人1937名,丁發祥、竇爾敦即為清初武功蓋世的武術名師。《三國演義》裏夏侯惇率領的青州兵威震河北,《水滸傳》中開封府80萬禁軍教頭林衝蒙冤發配滄州的故事,人們都耳熟能詳。近年來滄州連續舉辦武術節,是聞名全國的“武術之鄉”。

    滄州吳橋是孫武後代的封地,以孫姓命名的村就有前孫、後孫、牌坊村等不下十多個村。吳橋古城東南麵有一群土丘,傳說是孫臏與龐涓打仗時擺“迷魂陣”的遺址。土丘南麵10裏處有個孫公廟村,村東有座孫公廟,廟裏供奉的塑像就是孫臏。吳橋人習武練雜技之所以早,據說與此有關。在這個縣發現的距今1400多年的一座古墓壁畫中,就有描繪馬術、倒立、蠍子爬、肚頂等雜技的畫麵。吳橋縣位於古黃河下遊,西有大運河,東靠四女寺河,河流縱橫占去大片土地,剩下的是不長莊稼的鹽堿地,水災頻繁,又是曆兵戰亂之地,生活苦不堪言。人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隻好打個跟頭,變套戲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類的小動物,浪跡江湖,以賣藝糊口。20世紀50年代,周總理出訪西歐14國時,所到之處,華僑中無不有吳橋雜技藝人。總理欣喜讚道:“吳橋真不愧是雜技之鄉。”“雜技之鄉”因而得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