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4 在楊柳青流連

    我覺得給地域起名字就應該像楊柳青那樣,依附著一處絢麗多姿的人文背景,讓人記到骨頭。

    楊柳青之名始於明永樂年間。它前臨運河,後依大清河、子牙河,因河堤上廣植楊柳樹而得名。漢、回、蒙、滿、白、侗、朝鮮、錫伯等多民族居住,物產豐富,宛若北國江南,素有“北方小蘇杭”之稱。楊柳青以出版豐富多彩的木版年畫馳名中外,自明祟禎年間開始繪製年畫,“家家能點染,戶戶會丹青”,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成為津城標誌性的民間藝術。

    除了年畫,殊不知,古鎮楊柳青也有一片頗具規模的大院,無論建築規模還是人文曆史,同樣令人驚歎。例如石家大院、董家大院、安家大院、周家大院、曹家大院、劉家大院等,總計不下30餘座。其中,石家大院名氣最響,被譽為“華北第一民宅”。這些大院大都聚集在運河北岸,疏密張弛,自然形成了一個大院區域。建築風格上大都是青磚灰瓦,磨磚對縫,木梁圓柱,幾進幾出的四合院格局。共性之外,又都有些個性張揚,屋簷、屋脊、煙道、甬道、影壁和門樓等耀眼處都有精心設計的磚雕或石雕鑲嵌,彰顯建築的華彩,宮廷建築藝術和民俗文化實現了無縫對接。

    可以想象,在建造楊柳青火車站時,設計者顯然進行了實地考察。正當他絞盡腦汁時,無意間接近了這個北方建築藝術的展覽群。落日餘暉照射下的這片細膩精湛的院落,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河水流珠的美麗景色縱然使他為之陶醉,而運河以北的那些大院,一字排開地伸向河床的遠方,更是令他興奮不已。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設計師豁然開朗。這大院,正是理想中的方案。於是,在楊柳青古鎮又多了一處車站大院,占地麵積575平方米,磚混二層德式建築,平麵成“口”字形,屋麵蓋紅色筒瓦,陡坡開天窗,正麵4間。德國人沒有忘記留下標識,屋頂上的灰白色老瓦頗有氣勢地刻印著“1912”和德文字母,成為建站者的佐證。一如古鎮大院,車站周邊也遍栽楊柳。幾年以後樹就長粗長大,頑皮的孩子爬上大樹看火車,是兒時共同的樂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