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碰壁的孔子,想到了楚國。

    也許他早就想到了這個國家。它的遼闊的幅員,它的國際地位,都會為孔子提供一個甚至比齊國還要大的政治舞台。但是當時的楚國畢竟還是一個被中原國家稱為“蠻夷之地”的南方國家,風俗與語言都與中原之地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當在中原各國到處碰壁、幾近無望的時候,孔子不能不將目光投向它。

    從前麵孔子流亡的經曆看,凡與諸侯相交,總有賢君子而又居卿大夫之位的人為其搭建橋梁,以作引薦。而其時楚國正有一位名叫沈諸梁的賢大夫,被孔子選作了與楚國國君相交從而仕進的橋梁。因為他的采邑在葉,人稱葉公,他也是中國著名成語故事“葉公好龍”的那個葉公,此時正駐守在楚地負函(現今河南信陽)。

    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楚國伐蔡,蔡敗而遷至一個叫州來的地方(今安徽壽縣),而楚國就將原蔡國屬地的民眾遷徙至負函。正因為葉公是一個賢明的政治家,所以楚國才選任他去負函管理這些蔡國移民。

    在他們一行向著負函進發的時候,正值吳國攻打陳國,楚國又救援陳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行進到陳蔡之間,孔子師徒又一次陷入危險的境地。

    關於這次危險,基本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駐紮在城父的楚昭王聽說孔子師徒正在陳蔡邊境,便派人持重金前去聘請孔子。並且說楚昭王不僅要聘請孔子,還要“將以書社地七百裏封孔子”,也就是說要將有戶籍登記的七百裏的地方封給孔子。但是楚昭王封賞重用的想法卻遭到了令伊子西的嫉妒。令伊子西向楚昭王連連發問:“大王派往各諸侯國的使臣,有像子貢這樣的嗎?”“大王左右的輔佐大臣,有像顏回這樣的嗎?”“大王的將帥,有像子路這樣的嗎?”“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員,有像宰予這樣的嗎?”……當楚昭王全部給予“無有”的回答時,令伊子西接著又步步緊逼地說:“況且我們楚國的祖先在受到周天子分封的時候,封號是子爵,土地跟男爵相等,方圓不過五千裏。現在孔丘講述三皇五帝的治國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輔佐周天子的事業,大王如果用了他,那麽楚國還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圓幾千裏的土地嗎?想當年文王在豐邑、武王在鎬京,作為隻有百裏之地的君主,最終能統治天下。現在如果讓孔丘擁有七百裏的土地,再加上他的那些有才能的徒弟輔佐,這可不是楚國的福啊。”這些理由是充分的,楚昭王當然也就打消了重用孔子的想法。

    基於同一個理由,當孔子正要前往楚國拜見楚昭王並接受聘用的時候,陳國和蔡國的大夫們卻害怕了。他們的理由幾乎與令伊子西如出一轍:“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賢人,他所指責諷刺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長久地停留在我們陳國和蔡國,大夫們的施政措施、所作所為都不合孔子的意思。如今的楚國是個大國,卻來聘請孔子。如果他真的在楚國被重用,那麽我們在陳、蔡兩國掌權的大夫可就危險了。”於是,他們雙方就派了一些服勞役的人把孔子及其學生圍困在了野外。於是“絕糧”,沒有了吃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