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劍橋攻讀的是電子工程副博士學位,這是劍橋和牛津的特色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兩年,完成後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劍橋一直處於世界科技的前沿,物理學上的“電子”就是劍橋學者於1897年找出來的,全世界第一部數碼電腦早在1949年就誕生在劍橋。我在劍橋攻讀電子工程,真是幸運得很哩!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我的這個決策都是英明的。但是,要想實現人生路上這一至關重要的轉折,我必須償還香港電訊當初為我支付的近10萬美元的培訓費。這筆“債務”在我肩上還是個很不小的壓力,但我天生就樂於接受挑戰。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願意付出很大代價,貸款負“債”也要跳槽。

    經曆了幾番拚搏,我對自己的前程已抱有更大的自信,憑著在香港電訊工作的經曆,憑著劍橋電子工程副博士的牌子,憑著自身的實力,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命運果然沒有負我,諾基亞錄用了我,起始年薪為5萬英磅。

    向前看,我的人生道路是越來越清晰了:隻要把劍橋的博士攻下來,隻要在諾基亞好好幹下去,踏踏實實工作三、四年,我就可望獲得30萬英磅的年薪。

    幾年來,我迂回曲折圓了“劍橋夢”。國內的同學和朋友也許會說我,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我是認準一個目標,咬定青山不放鬆。所以,我一直走的是上坡路。

    隻有置身於國際著名大公司,才能深切體會到生存競爭的殘酷,我必須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並一次次超越自我,才能保證自己免遭淘汰出局的不幸。漂泊海外,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生活。開始,我說自己是才女,那是自己給自己打氣。我是才女,但我很累,動真格的,隻有一條路:奮鬥,奮鬥,再奮鬥――奮鬥則生,不奮鬥則亡。未來國際人才的競爭,就是這樣殘酷無情。

    她說的這些話特別的真實在現在的社會裏就是這個樣子,時時刻刻都需要奮鬥,如果沒有奮鬥就很難在現代的這個社會好好的活下來。

    (2)敢於創業

    “你創業了嗎?”這句曾是美國矽穀人見麵時的問候語,如今已成為部分中國人的常用語。

    創業,無疑是2004年最紅火的詞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約有1億人在創業。

    但另一項統計顯示,我國68%的中小民營企業,其生命周期不超過5年。

    如今雖是創業的年代,但老板並非人人能當,更並非所有的創業者都能獲得成功。就如同古時行走江湖的俠客不僅要有隨身趁意的兵刃,更需具備幾手“必殺技”一般,創業,除需具備資金等外部條件外,同樣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和個性方麵的特征,即所謂“創業品質”。

    下文所列是創業專家提出的十大“創業品質”。讓我們拭目觀之,企業家是如何練就縱橫創業江湖之“必殺技”的?

    誠信——創業立足之本

    市場經濟已進入誠信時代,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形態,誠信日益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與發展源泉。

    風險投資界有句名言:“風險投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還是人。”此話足以證明風險投資家對創業者個人素質的關注程度。在他們看來,創業項目、商業計劃、企業模式等都可適時而變,唯有創業者品質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