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奮鬥無終點

    有的人胸無大誌,隻想安穩過日子,平凡地過一生,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或許這種生活差強人意,但也過得去,但往往也就因為這種“平凡”的想法,奪去許多人的理想、夢想,讓他一生像跳蚤一樣,隻能在“玻璃杯”中就這樣過一生。也有人胸懷大誌,有遠大的理想、抱負,而這樣的人才是職場上真正有用的人。

    一個放棄了許多同學求之不得的外資企業的工作,卻選擇了香港電訊的一個女孩子說:“我放棄那家許多同學求之不得的外資企業,選擇香港電訊,自有我的道理。我除了想測試一下自己的競爭實力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想通過香港電訊,為我自己搭建一座通向世界的橋梁。準確地說,是開辟一條走進劍橋的捷徑。”

    通過這次競爭,我更加充滿了自信,因為我戰勝了眾多的競爭對手,贏得了香港電訊的“入門證”。

    當一名香港電訊的員工實在是很不輕鬆,每一個員工能要有全球觀念,能用統籌的、全方位的視野看問題。我十分慶幸,我選擇了香港電訊。可是,成為香港電訊的員工之後,我才認識到,我是多麽的無知。說實話,我簡直什麽都不懂,什麽也不會做,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認輸。技術上的高起點,製度上的高標準,迫使我像宗教徒一樣,虔誠地學習公司一切先進的東西。我偷偷地哭過好多次,淚水浸潤下的自尊心,更加激勵我拚搏,發奮工作。因為我明白,在這裏,我不僅可以拓寬視野,而且能得到更直接更有價值的走向世界的經驗。

    到了1998年,我在香港電訊幹了整整1年,已成為優秀的員工之一。我找回了自信,同時也能感受到,公司對我很器重。正因為如此,我的自卑感也與日俱增。在我周圍的員工中間,來自於牛津、劍橋、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的博士,比比皆是,許多人甚至具有“雙料”世界名牌大學的學曆。而我,越來越自慚形穢,與那些更優秀的員工相比,我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醜小鴨”。

    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席卷日韓新馬泰諸國,全球經濟形勢日趨衰落,失業之風擋不住,大批具有高學曆的專業人才一時也被迫丟掉了飯碗。冷靜思考一下自己的前程,我越來越感到,要在香港電訊這樣的國際著名企業幹下去,我應該“充電”了。再不“充電”,我可能不久就將失去更多的機會,甚至很快就有可能遭受無情的淘汰。這是我最最不願看到的結局。認清了自身的局限,認清了天下大勢,我決定離職深造。

    香港電訊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員工如有人考取劍橋、牛津、哈佛等世界名牌大學,公司資助全部學費。但是,在這一“慈善”計劃的背後,也有一個苛刻的附加條件,即:學成之後必須回公司工作。按說,這項附加條件無可挑剔,人家花那麽多錢培養你,你總不能不回報吧。香港電訊是企業,是企業就不能做“賠本”買賣。各算各的賬,為了深造,我認了。

    我一心想成為劍橋的一名學子。我的“劍橋情結”緣於徐誌摩那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如果能走進劍橋,親身感受一下《再別康橋》的意境,當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這就是劍橋的考題?經曆了刹那間的困惑,我很快進入了“角色”。結果,我順利通過了劍橋的入學考試。

    上帝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圓了“劍橋夢”。入學後,校方指派權威人士領著我們宣誓:“我現在已成為劍橋大學的一名學生,我要刻苦學習,致力於劍橋的發展,以劍橋為榮……”後來,我才弄清楚,劍橋不但重視學生的專門知識和成績,更看重學生勇敢接受挑戰的內在素質,所以,才以挑積木的鬼怪方式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