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斯福為戰後世界設計的藍圖中,美國將延續戰時形成的中美同盟,以此構成美國遠東戰略的核心。中國是美國亞太政策的一根支柱。羅斯福希望扶植中國作為其穩定亞洲的工具。一方麵可以抑製日本的東山再起,另一方麵“在與俄國在政策上嚴重對立之時,(國民黨的)中國任何時候都會站在我們一邊。”在這一思想下,美國國務院也把國民黨中國視為“遠東地區重要的穩定因素”。因而,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不遺餘力地給國民黨以援助,在外交上竭力抬升蔣介石的地位,把中國拉人維護戰後世界穩定的“四強”行列。戰後初期,美國一度也采取了嚴厲抑製日本的方針。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總統突然病逝。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繼任的杜魯門總統在外交上主要倚重國務院。杜魯門本人對中國缺少象羅斯福那樣的個人感情。在“中國派”和“日本派”的爭論中,天平發生了逆轉。從表現上,兩派之爭主要是麵向如何處理日本的問題,但是在其背後實際上隱含著戰後亞洲中國和日本誰將成為美國政策的支柱問題。隨著國際和中國內戰局勢的變化,美國在亞洲政策的重心很快開始轉移。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了著名的“杜魯門主義”,標誌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冷戰在遠東遏製蘇聯和“共產主義的擴張”的需要要求日本能成為一個有力量的反共堡壘。1947年5月,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發表了一篇堪稱“馬歇爾計劃序曲”的演說,把日本和德國稱為亞歐“最大加工廠”,主張美國應予以修複,這其中就透露了美國扶植日本的意圖。美國冷戰和遏製戰略的主設計師喬治·凱南,主持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室,1948年3月提出了一份詳細的對日政策文件,該文件經修改後被國家安全委員會批準,10月9日經杜魯門簽署生效。它是指導新的對日政策的綱領性文件。在這份被稱為NSC-13/2號的文件中,凱南提出應允許日本重新武裝,以對付共產主義的威脅。NSC-13/2號文件,標誌著美國對日政策的逆轉,由抑製日本、懲治戰犯、非軍事化和民主化,轉為援助扶植日本、放鬆對戰爭責任的追究、限製左派和勞工運動。在此背最下,從1947年開始,美國政府內部即針對日本的不同的解決方案產生了爭論。爭論主要發生在美國軍方與國務院之間。軍方希望對琉球群島擁有不受限製的戰略性托管權,在島上保持相當的軍事存在。這祥,琉球群島即可以作為美國的據點之一對抗蘇聯在亞太的擴張;且美軍方力主琉球群島島嶼都應被聯結在一起,因為軍方領導人擔心將它們其中的任何一個分開,即使是最小的島嶼,也可能使美國受到威脅。

    美國重新扶植日本的政策進程,是和逐步放棄戰時盟國中國的過程同時發生的。美國政府和國會中心有一個龐大的親華集團,力圖扶起蔣介石和國民黨,並提供了巨額的軍事經濟援助。但是腐敗無能的國民黨政權,已經成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搖搖欲墜了。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並成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中國革命的勝利及美蘇對抗的加劇,使美國國務院的“日本幫”強烈感到保留日本對琉球群島主權,防止琉球歸還中國的緊迫性。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新生的共和國迅速確立了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美國對此恨之人骨,迅速在中國周邊樹立起一堵遏製中國的牆。1950年6月,朝鮮戰爭的爆發最終促成了中美冷戰的格局的出現。美國完全確立了對華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軍事上遏製的政策。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美國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構成了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與威脅。

    遠東的這一係列事件使日本作為美國冷戰橋頭堡的地位徹底地顯露出來。美國的亞洲政策,如果說在1948年還存在著扶華還是扶日之爭的話,那麽在1950年6月的朝鮮戰爭爆發後,就隻剩有惟一的選擇扶日反共,以日製華。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對日構和的問題被提了出來。

    二、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與釣魚島的“流失”

    對日戰爭的勝利,是中美蘇英等盟國聯合鬥爭取得的。對日媾和按理也應當由各盟國共同決定。但是,由於美國在戰爭結束時實際上單獨占領和控製了日本,媾和的大權也就操縱在美國手裏。1951年9月4日,對日和約會議在舊金山開幕,參加會議的共有51個國家。然而,對日作戰時間最長、做出犧牲最大的中國卻根本沒有受到邀請;印度緬甸拒絕出席;社會主義陣營中,隻有蘇聯、波蘭和捷克參加了會議,但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單從參加會議的成員情況來看,就知道這會是怎樣的一個和約。在舊金山會議上,杜勒斯宣布日本對琉球群島擁有“潛在主權”;在美國參議院1951年舉行的和約聽證會上,他再次重申此一立場。杜勒斯認為,隻要日本擁有對琉球的主權,而不被聯合國或蘇聯插手,美國就可以獲得排他性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根據美國軍方的一份報告,“潛在主權”意味著美國不會把對琉球群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移交給除日本以外的任何國家。綜上可知,美國在琉球所獲得的行政權力的法律基礎是源於日本對琉球所擁有的所謂“潛在主權”。因此,美國認為一旦剝奪了日本對琉球的主權,則會使美國對琉球的管轄權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從而受到來自聯合國或蘇聯的影響甚至幹預。這就是為何美國嚴格區分主權與行政權,並一再強調日本擁有“潛在主權”的真正原因而不像其聲稱的那樣,在琉球群島(包括釣魚台列嶼在內)的主權問題上持中立立場。既然美國已經承認日本對琉球擁有主權(即使是“潛在主權”),就在客觀上形成了對日本的偏祖態勢,而毫無中立可言。這樣日本就可以以擁有對琉球的“潛在主權”為由提出對釣魚台列嶼的領土主張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