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釣魚島爭端與南海諸島問題一樣,直接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海域的石油之爭。但是,與南海諸島爭端較為簡單的經濟與安全層麵相比,釣魚島領土爭端與日本修改教科書問題、慰安婦問題、參拜靖國神社等,涉及到中日兩國之間曆史認識、民族情感和對當前亞太安全的期冀等更深層麵的問題。從曆史層麵來看,釣魚島爭端涉及到對1895年甲午戰爭的認識;從經濟層麵來看,日本的眼光緊盯著的是釣魚島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占領釣魚島是日本進一步爭奪東海海洋資源的關鍵步驟;從安全層麵來看,釣魚島爭端涉及到美日安保同盟的適用範圍。

    一、釣魚島的地理與戰略地位

    釣魚台群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由5個無人居住的小島和3個小礁組成,其位置距台灣東北120海裏,西距中國大陸福州和東距日本衝繩那霸各約200多海裏(420公裏),島嶼附近水深100至150米。而與日本衝繩群島之間隔有一條水深1000米至2000米的海溝——衝繩海溝。整個群島麵積為6.3平方公裏,其中以釣魚島麵積為最大,約4.5平方公裏,其餘依次為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赤尾嶼、大北小島、大南小島和飛瀨島。台灣、香港及海外華人稱之為釣魚台群島或釣魚台列嶼。日本稱這些島嶼為尖閣群島,而將其中最大的島嶼稱為“魚釣島”。

    1967年,美國海洋地質學家埃默利經過調查後宣稱,九州與台灣之間的海底具有巨大的石油潛藏。次年,聯合國亞洲經濟委員會對該海域進行了勘察,發現釣魚群島一帶50萬平方海裏的海底蘊藏著驚人的石油儲量。這一發現使釣魚列島從默默無聞的彈丸之地一下子成了眾人注目的金島。受資源短缺困擾的日本對釣魚島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東海油氣資源的渴望是日本占領釣魚島的真實用意。就海底資源而言,釣魚島周圍海域石油儲量巨大,漁業資源豐富,這種誘惑足以令人為之冒險。90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公約》的生效,200海裏專屬經濟區製度的確立,日本海上擴張意識日益膨脹。而日本實現擴張的策略就是占領釣魚島並獲取島嶼擁有的專屬區域。日本海洋產業研究會編寫的《邁向海洋開發利用新世紀》一書中,公然將一些有主權爭議和位置重要的島嶼,作為“對擴大與前蘇聯、朝鮮、韓國、中國等鄰國海洋經濟區的邊界線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該書還露骨地提出,假如達不到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要求,“日本海洋經濟區隻限於4個本土主島海岸200海裏水域內”。日本將減少200萬平方公裏海洋經濟區域,僅擁有250萬平方公裏的管轄海域。對此日本外務省也承認,如果占有釣魚島,日本將大大增加專屬經濟區的管轄範圍。以釣魚島為基礎,日本才可以與中國劃分東海大陸架多達20多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並進而攝取東海油氣資源的一半。無怪乎有人將釣魚島視為日本染指東海大陸架豐富資源的根據地。這就是日本無理強硬堅持釣魚島主權歸屬的首要因素。

    從軍事地理學角度來看,釣魚列島有著重要的軍事價值。日本是一個地形狹長的島國,戰略縱深有限。戰時極易受到來自各方向空中與海上的襲擊。二戰後期,日本就已吃過這種國土地形之苦,其首都東京和衝繩飽受空襲之苦。因此,日本急欲擴大軍事防禦的範圍。日本占領釣魚島可以將其所謂防衛範圍從衝繩向西推進300多公裏。以此日本與美國可以對我國沿海地區和台灣省的軍事防禦實施艦機的逼近偵察監視。釣魚島適合建立電子警戒裝置,也可設置導彈基地。所以早在1969年就將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劃入其警戒範圍。

    對中國而言,釣魚台群島處在台灣島東北最遠端,直接與衝繩列島相對,在地理位置上,它正處於我國大陸與衝繩列島之間。其前沿位置對台灣和我國東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響。從國土防衛角度上講,島嶼是大陸的前沿,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島距離我國東部沿海一般僅300—500海裏。二戰後美國已將它建成美軍西太平洋軍事“島嶼鎖鏈”的中心環節之廣,戰後美海軍一直在衝繩基地駐紮著大量軍隊。美國一直視這裏為戰爭期間進攻遠東地區的“橋頭堡”,已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如果釣魚島再被日本永久霸占,美日安保體製下迅速發展的日本軍事力量得以據此擴張,將來很難說不對我國的安全構成潛在或現實的威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