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消滅敵人離不開保存自己,保存自己也不能脫離消滅敵人。戰爭本身就是敵對雙方的一種殘酷無情的生死搏鬥。如果隻注意消滅敵人,不注意保存自己,那麽,非但達不到消滅敵人的目的,反而有可能被敵人所消滅;如果隻注意保存自己,不注意積極主動地消滅敵人,敵人就可以毫無顧慮地去消滅你。因此,戰爭中應當把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兩方麵很好地統一起來。所謂統一,就是要兼顧兩個方麵,把兩個方麵很好地結合起來。當條件許可時,就要全力以赴,勇猛果敢地發起進攻消滅敵人;當條件不利時,就要自覺采取防禦或退卻,保存好自己,盡量減少損失。

井岡山根據地初創時期,敵強我弱,四麵白色恐怖。為了戰勝強敵,擴大並鞏固革命根據地,紅軍迫切需要製定一套適應對敵作戰的戰略戰術。為此,兼收並蓄的毛澤東注意從過去井岡山綠林武裝的遊擊戰術中汲取營養,學習他們的長處,為我所用。

1927年12月,毛澤東對攻打茶陵的部隊說:“戰無常法,要善於根據敵我情況,在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原則下,拋掉舊的一套,來個戰術思想的大轉變。”他還告訴大家:“從前,井岡山有個‘山大王’,叫朱聾子(朱孔陽綽號),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總結的‘打圈圈’是個好經驗。當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極的。我們工農革命軍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殲滅敵人,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由此,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不斷總結提高,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戰略戰術。這些最初的思想看起來簡單樸素,但是在當時卻成為紅軍發展壯大的主要戰術,也是毛澤東高度靈活的戰略戰術的萌芽。

進入抗日戰爭後,毛澤東繼承前人的優秀思想成果,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於1938年5月在《論持久戰》一文中總結性地提出了: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並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深刻論述了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的辯證關係。在戰爭的軍事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的,因為隻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與保存自己並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部分的暫時犧牲(不保存),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戰爭的基本要求,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經過縝密的思考,毛澤東對於戰爭給出了劃時空的實質論。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是戰爭的本質,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是戰爭的基本原則,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原則,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行動,一點也離不開它,它普及於戰爭的全體,貫徹於戰爭的始終。

毛澤東認識到,在戰爭中,必須兼顧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無論忽視哪一方麵,都可能導致戰爭的失敗,從戰爭的全程來看,消滅敵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麵,但當劣質軍隊遇到強勢敵軍進攻,從根本上危及軍力的保存時,首要的就是如何保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