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戰役,敵處絕對優勢,共15個旅約12萬人;我處劣勢,共19個團3萬餘人。但是由於粟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實現了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

一戰宣家堡和泰興。粟裕乘敵驕狂,進攻前戒備疏鬆之隙,指揮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第六師各以數倍於敵的兵力,分別出其不意地向宣家堡、泰興守敵發起攻擊,殲滅敵2個美械團另2個營,共3000餘人,擴展了我軍的回旋餘地,為運用兵力、連續作戰打開了局麵。

二戰如南。我軍采取避其鋒芒,攻其側翼的戰法,以少數兵力迷惑敵人,主力則長途奔襲百裏,以4倍於敵的兵力,出敵不意地攻擊如南增援敵第49師,在運動中殲敵1個半旅,連同在阻擊中消滅的敵人,共1萬餘人。

三戰海安。海安是蘇中的戰略要點和交通樞紐。敵集中6個旅的兵力分路合擊海安,我軍以運動防禦阻擊敵人,殺傷敵3000餘人,創造了敵我傷亡15比1的記錄。

四戰奇襲李堡。我軍主動撤離海安後,敵誤以為“蘇中共軍大勢已去”。我軍乘敵驕兵輕進和2個旅的部隊正在換防之機,集中兵力突然向李堡發起攻擊,殲敵1個半旅9000餘人。

五戰丁堰和林梓。華中野戰軍經短期休整後,集中主力16個團3萬餘人,以夜行軍插入敵側後,從敵兵力薄弱的丁堰、林梓打開缺口,鑽到敵人肚子裏,全殲敵共3000餘人。

六戰邵伯。我軍第10縱隊3個團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頑強堅守邵伯、喬墅陣地,抗擊敵整編第25師2個旅的瘋狂進攻,斃傷敵2000餘人。

七戰如(皋)黃(橋)路。我軍攻黃(橋)救邵(伯),用攻其必救的辦法調動敵人,在如皋,黃橋之間與敵遭遇。我先是集中5倍於敵的兵力,殲滅敵第99旅;隨著轉用兵力,集中15個團殲滅敵第187旅和第79旅1個團,共殲敵2個半旅約17000餘人。

粟裕在總結蘇中戰役的經驗時指出:蘇中作戰之所以能獲得重大勝利,就軍事上來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執行了戰略上以少勝多的原則,但在戰術上,則恰好相反,采取了以多勝少的打法。”蘇中戰役,七戰七捷,成為當時一件震撼中國的大事,中共中央延安總部發言人稱這次勝利加上中原突圍、定陶戰役,“這三個勝利,對於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了扭轉局麵的重要作用。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局麵是定下來了。”並稱讚:“粟裕將軍的曆史,就是一部為民族與人民解放艱苦奮鬥的曆史。今天,粟裕將軍成了蘇皖軍民勝利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