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兵力看來容易,實行頗難。人人皆知以少勝多是最好的辦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的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於指導者缺乏戰略頭腦,為複雜的環境所迷惑,因而被環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應付主義。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毛澤東為中國革命戰爭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作戰指導思想,也是我軍從弱到強,戰勝敵軍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手段。而殲滅戰是其基本方針,集中優勢兵力,揀弱的打是其內在精髓所在。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發展完全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於某一方麵,形成局部的優勢地位,在某一領域或某一地區的競爭中占優勢地位,從而使企業發展贏利。

1946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由毛澤東起草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命令。要求:“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效果:一能全殲;二能速決,這是我軍“戰勝蔣介石進攻的主要方法”。它“不但必須應用於戰役的布置方麵,而且必須應用於戰術的布置方麵”。為了運用這個作戰原則,各野戰軍必須注意掌握“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的作戰指導思想;必須“同地方兵團、地方遊擊隊和民兵的積極活動,互相配合”;必須對軍隊幹部“詳細舉例,反複說明這種作戰方法的好”。

林彪元帥解釋為:“……殲滅戰首先需要集中優勢……然而戰役上的集中優勢,隻能通過戰術上的集中優勢來具體實施,假如戰術上沒有主攻方向,沒有強的突擊拳頭,沒有突破一點打開全麵的看法,那麽戰役上的集中優勢就被平均分散了。”林彪元帥解放戰爭初期提出的“一點兩麵”戰術,就具體體現了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一點”就是集中兵力於主要突擊方向上,像一把尖刀直戳敵人之弱點,打垮敵人,並消滅其一部。“兩麵”就是進攻時,要有兩麵以上的攻擊部署,但這兩麵以上的攻擊部署都必須指向一點,同時並進,保證把打垮的敵人都消滅掉。“兩麵”不僅是兩麵,在兵力多時可以是三麵、四麵,但起碼要有兩麵,以突擊敵人的側翼和後方,並力求以主力一部楔入敵人縱深,割裂敵人,截斷敵人退路,打亂敵人部署,使其互不聯係,配合正麵部隊殲滅敵人。在戰役部署上,林彪強調當敵人大兵團分路向我進攻時,我應集中主力,選擇其較弱的一路圍殲之,同時以部分兵力鉗製其他各路阻止增援之敵。一路殲滅後,再圍殲另一路,不能企圖一下子把所有的敵人都吃掉。

例如在第一次反“圍剿”時,敵人集中十萬人,采取分路合擊的戰法,當時紅軍約四萬人,采取了“撇開兩手,誘敵深入”的辦法,先以四萬人打張輝瓚的九千人,而後再打譚道源的一萬人,因而順利地粉碎了第一次“圍剿”。事實證明,集中優勢兵力不但在全局劣勢中造成了局部的優勢,而且在戰役中也造成了戰術上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