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製定了“三五”戰略任務規劃:即大約在五年左右時間內(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為實現這一戰略任務,製定了具體的任務。必須建設500萬人民軍隊,殲敵正規軍500個旅。會議決定“人民解放軍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為此,“準備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應該準備若幹次帶決定性的大的會戰”。這次會議為我軍進行戰略決戰在政治上、組織上作了更為重要的準備,這次會議也是建立新政權的工作布置會議。會後,戰略決戰的序幕之戰濟南戰役就開始了,接著展開了遼沈決戰。

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圍繞著總的項目要求,展開了一係列的小項目。決定全局首先以攻占濟南為目標;北線以首先攻占錦州為目標,以攻堅戰開局,拉開戰略決戰的序幕。

從初戰必須有利於戰爭的全局發展這一原則出發,選擇濟南作為首先攻擊的目標。有四個方麵的因素:一是奪取濟南就從戰略上割斷國民黨南北兩個戰場的聯係,切斷北線敵人從陸上南撤的退路;二是華北、山東兩大解放區將完全連成一片,增強解放區支援前線的能力;三是華東野戰軍將可以集中更大的力量用於外線作戰;四是可以取得攻占擁有十萬以上敵重兵守備,且具有堅固防禦體係的大城市或戰略要點的經驗。基於首戰必勝這一基本原則,毛澤東、周恩來縝密研究了戰役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後,共同致電粟裕:“我們要求你們的是以一部兵力真攻濟南(不是佯攻,也不是隻占飛機場),而集中最大兵力於阻援與打援,濟南是否攻克,決定於時間,而取得時間則決定於是否能阻援與打援。”這樣,毛澤東、周恩來不僅從戰役的決策上,而且從戰役的計劃和部署上為奪取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選擇錦州為北線首先攻擊的目標,也有四個方麵的因素:一是為確保我軍在全國重點戰場決戰的勝利,力求就地殲滅東北地區國民黨軍,防止其撤往華東;二是攻克錦州,既切斷了東北敵軍退往關內的通路,造成“關門打狗”之勢,同時也切斷了敵人北線兩大集團的陸上聯係;三是東北決戰的條件最成熟,我軍不僅數量上超過敵人,而且已經將敵人分別孤立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地區;四是奪取東北後,我軍將第一次獲得一個鞏固的戰略大後方,而且還將有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部隊。這對於解放華北和其他地區,均會產生巨大作用。毛澤東不僅將戰略決戰的初戰,選定在對全國戰局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的東北戰場,而且還把初戰的勝利放在了穩妥可靠的基礎上。

戰略決戰,把第一戰場選在東北,以及遼沈戰役的首攻錦州、淮海戰役的首殲黃百韜兵團、平津戰役的首克新保安和天津,都是毛澤東從整個項目的戰略目標考慮決定的。由於正確選定了南北兩線的首戰項目,並且圍繞項目進行周密的部署,因而迅速打開了戰爭新局麵,使整個決戰呈現出了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