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戰役指揮員和戰術指揮員了解某種程度的戰略上的規律,何以成為必要呢?因為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局性的東西的。說戰略勝利取決於戰術勝利的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意見沒有看見戰爭的勝敗的主要和首先的問題,是對於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著。

毛澤東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關係全局的關鍵問題的思想,貫穿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為奪取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抓住重點,從事關戰爭全局的關節點上突破。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往往有一些製約全局的關節點,不抓住這些關節,就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毛澤東把抓主要矛盾的觀點靈活地運用於戰爭實踐,善於在解決關節點上做文章,投下一著好棋。他要求指揮員既要全局在胸,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又要突出重點,抓住關節,帶動全局的發展,做到“一著成功,全盤皆活”。一切事物包括進行企業經營在內,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係。

“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是毛澤東的名言。所謂樞紐,就是那些對全局具有關鍵意義的局部。第一層含義,先敵一步抓住樞紐,就能奪得把握全局的主動權,整個戰局就活了;另一層含義,就是任何一級指揮員都要懂得:對於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全局來說,本戰區、本部隊的全局隻是其中的一個局部,本部隊、本戰區的“樞紐”是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全局樞紐中的一個環節。因而,各級指揮員必須根據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全局及其樞紐,來統籌本部隊、本戰區的全局,確定本部隊、本戰區的“樞紐”。也就是說,各級指揮員不僅要有本部隊、本戰區的全局觀念,更要有全黨、全軍的全局觀念。

戰爭年代,我軍所以能以弱勝強,屢屢以劣勢裝備打敗擁有優勢裝備的國內外敵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全軍指戰員特別是各戰區、各部隊的領導人高度自覺地堅持以革命戰爭的整體利益為重,自覺以局部服從全局,緊緊圍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和各項部署,統籌本部隊、本戰區的全局,抓住本部隊、本戰區的樞紐,實現了高度的團結統一和協調一致。隻要是大局需要,再艱巨的任務也爭著上,再大的局部利益也肯犧牲,從不計較誰啃“骨頭”誰吃“肉”。

2007年度上演的電影《集結號》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1948年的淮海戰役,戰鬥空前慘烈,解放軍某部連長穀子地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擔任了阻擊戰任務,他和團長約定以集結號為撤退的命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部隊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在一座廢荒的舊窯洞裏,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47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但集結號仍然沒有吹響。他們用自己的犧牲換取了大部隊的勝利轉移。

局部與全局,是戰爭中普遍存在的一對矛盾關係。毛澤東作為大軍統帥,曆來強調戰爭指導者必須關照好全局,不能顧此失彼。但是,他所說的關照全局,不是半斤八兩式地麵麵俱到,而是強調圍繞樞紐去統一籌劃全局。遼沈戰役中先打錦州,淮海戰役中攻取宿縣,平津戰役中控製張家口和塘沽兩點,即是抓樞紐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