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琦和陶詩與和寒山詩也很有名。他有摹擬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說自己“歸去”之後,當“招彭澤以入社,擬寒山而吟詩”,“因翰墨以寫懷,樂簞瓢以忘憂”,表現出他對陶淵明、寒山子的崇仰之情和濃濃的詩人氣質。他的和陶詩有多種,如《和陶淵明新蟬詩》說:“新蟬何處來,鳴我高槐陰。流水欲入屋,好風自開襟。床頭一束書,壁上三尺琴。琴以散哀樂,書以通古今。所幸車馬稀,非邀裏人飲。虛名如北鬥,有酒不能斟。縱洗爰居耳,寧知鍾鼓音。陶潛初解組,蘇軾未投簪。莫改麋鹿性,常懷煙嶂深。”好風流水,新蟬和鳴,禪師琴書相隨,掩跡煙嶂,一派悠然情懷。他的《和寒山詩》寫道:“住世都忘世,春深始覓年。山花紅似火,野草碧如煙。月落澄潭裏,雲生疊嶂前。時時敲石磬,驚動老龍眠。可愛白雲居,長年與世疏。花殘無戲蝶,水靜足遊魚。野樹行堪倚,園葵懶不鋤。茅簷風雨過,飄濕案頭書。”野草山花,野樹園葵,雲月無言,鍾磬有聲。禪師於澄潭疊嶂之間、風雨茅簷之下,築室而居,溫書自樂,欣然自忘,確然有寒山詩的清逸靈秀之美。

    楚石梵琦在元末明初為禪門碩德,“《會錄》流布叢林,電坼霜開,金聲玉振”,被譽為明宗師第一。他的詩歌創作影響甚廣。同時詩僧愚庵智及稱他:“秋風唱徹無生曲,白牯狸奴亦斷魂。”沈季友《槜李詩係》則說:“自楚石倡詩教於永祚,正、嘉、隆、萬間,詩僧輩起,吟派之盛於茲為最矣。”可見梵琦在明代禪林和宗教文學中的地位與影響。

    二、笑隱大的詩歌創作

    元末僧人以詩擅名而形成傳統的是笑隱大一派。蒲室大,俗姓陳氏,字笑隱,賜號廣智全悟禪師,徑山宗杲門下的第五代傳人。自天曆二年(1329)起,主持金陵大龍翔集慶寺,至正四年(1344)示寂。歐陽詹序《蒲庵集》以為:

    由唐至宋大覺璉公、明教嵩公、覺範洪公,宏詞妙論,人盡歎服。元初若天隱至公、晦機熙公,倡斯文於東南,一洗鹹淳之陋。晦機之徒笑隱公,尤為雄傑。後見心複公以敏悟之資發為詞章,即卓然並驅於嵩、璉諸師無愧也。

    這裏縱論宋元代僧詩源流,至為明白。“鹹淳”是宋度宗年號,起於1264年,至1274年止。歐陽詹認為,僧詩創作至宋末而日漸式微,天隱、晦機輩興起於元代,方能激濁揚清,力挽頹勢。天隱至公,法號圓至,是虎丘一係的禪僧,與笑隱大、覺隱本誠詩聲相埒,時稱“詩禪三隱”。明都穆《南濠詩話》認為其詩“造語清婉,當不減於慧勤、參寥輩也”。方回為其《牧潛集》作序以為“其為文贍以奧,其詩雖所存不多而風骨自見”,並采擷其雋語佳句,以為“《弘秀集》中不多得也”。晦機熙公,法號圓熙,笑隱大之師,化於元延祐六年(1319)。晦機圓熙與天隱圓至、元叟行端等唱和,與著名詩人虞集交往甚密。虞集遊滕王閣,尤賞蘇軾與晦機的登臨之作,以為後者“含無限之意,寓無窮之感”,至為擱筆,不敢續貂。

    虞集與晦機、笑隱師弟唱和往來,對笑隱一派的宗風深知根底。他論笑隱大說:“其說法之餘,肆筆為文,莫之能禦。以予所知,自其先師北澗簡公、物初觀公、晦機熙公相繼坐大道場,開示其法,然皆有別集,汪洋紆徐,辨博瑰異,則欣公之所為有自來矣。”笑隱一派是宋代圓悟克勤與徑山宗杲一係的嫡傳。北宋時,雲門宗的雪竇重顯以詩體形式,拈唱公案,寫成《頌古百則》,言說自己的體道經驗,“宗風由此一變矣”。圓悟克勤對此大為欣賞,以為“更會文章,透得公案,盤礴得熟,方可下筆”。他以雪竇頌古為底本,加以評唱,編成《碧岩錄》。這部著述以“禪機”融化於“詩境”,是文字禪的代表作。克勤的弟子徑山宗杲雖然對文字禪的發展深表憂心,但其“看話禪”仍然借助文字般若來參悟實相,與其師的趨向有一致之處。《碧岩錄》影響深遠,時稱“宗門第一書”。至宋元之際,摹寫之作仍然層出不窮。因此,作為克勤、宗杲一係的嫡傳弟子,從北澗居簡到晦機、笑隱輩,衣缽相傳,以詩闡心,他們在“說法之餘”,耽於吟詠,其實是其來有自的。

    笑隱大以詩歌創作而擅名於世,虞集以為“師於文字蓋積思博學,非俗儒小生所能至”。時人丁仲容形容笑隱是“詩留杜甫頻茶椀,社許陶潛更酒鍾。涼夜熟眠貪夢蝶,清朝枯思困吟蛩”,形象地寫出一個詩僧的生活情境。大抵僧詩寫作喜好追摹陶淵明和王、孟,或以寒山為宗,崇尚清淡自然。笑隱的詩作卻筆力雄健,起伏跌宕,情感飽滿,酣暢淋漓,猶擅長篇歌行,確與一般的僧詩有所不同。虞集譽之為“吸江海於硯席,肆風雲於筆端”,又“如洞庭之野,眾樂並作,鏗宏軒昂,蛟龍起躍,物怪屏走,沉冥發興,至於名教節義,則感厲奮激,老於文學者不能過也。”如,笑隱在《送張清夫》裏寫道:

    ……去年湖陰三日雨,饑吟待旦聽五鼓,風水愁催。畫鷁飛,鬆杉喜作龍虯舞。別後寄書能幾回,搴裳有約今雨來,高歌擊節孰不樂,空山井塌生秋苔。王門曳裾三十載,隻今鬢影霜皚皚,風流何止一丘壑,置之燁燁黃金台。

    寫送別之情,而風雲鼓動,蕩氣回腸,練子寧以為此詩“筆力詞氣,甚有蘇文忠公遺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