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67年之後,這種緊張局勢有增無減。1月,秘書長在接到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參謀長關於沿著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停戰分界線的大量軍事工事的報告後,向兩國政府發出緊急呼籲,促請它們采取克製態度,並呼籲它們在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參謀長的主持下舉行會議,以期就產生最近事件的這個地區的開墾問題達成一項諒解。

    雙方都對秘書長的呼籲作出了反應,但盡管參謀長作了努力,它們的討論在開了三次會議後陷入了僵局。在沒有就開墾安排獲致協議的情況下,沿著這條線的局勢仍然極為緊張。

    4月3日,以色列幹脆公開宣布,以色列內閣已經決定耕種敘以邊境非軍事區內的全部土地,特別是屬於阿拉伯農民的第51號區和第52號區。4月7日,以色列進而采取了實際行動,一台以色列拖拉機在以色列軍隊掩護下開進非軍事區內,強行耕種屬於阿拉伯農民的土地。敘利亞部隊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即鳴槍警告,讓以色列停止在非軍事區內的非法耕種活動。以色列則借口敘利亞部隊向它開火,動用機槍和坦克向敘利亞發動武裝進攻,襲擊了敘以邊境地區的幾個敘利亞村莊。與此同時,以色列又出動戰鬥機低空掃射了敘軍的前沿炮兵陣地。敘利亞飛機起飛迎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空戰。以色列空軍飛機在擊落6架敘利亞米格-21型殲擊機以後,又盛氣淩人地飛越大馬士革上空。為此,敘利亞向安理會控告說,這一事件“證明了以色列要向敘利亞掀起一場大規模戰爭這種明顯的罪惡意圖”。

    敘以空戰是1956年蘇伊士戰爭以來阿以間最為嚴重的一次武裝衝突。與敘結盟的埃及不能坐視不管,埃及明確表示支持敘利亞反對以色列的鬥爭。4月7日,埃及總理蘇萊曼與敘利亞領導人進行了緊急磋商,雙方保證,如果以色列挑起戰爭,埃敘將采取聯合行動。5月1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在“五一”節演說中慷慨陳詞,強調埃及對以色列的侵敘行動不會袖手旁觀,並宣布根據埃敘共同防禦協定,埃及已同意向敘利亞派遣空軍部隊,埃及將根據形勢的發展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以對付以色列的侵略。

    納賽爾鑽進了以色列的圈套

    以色列在4月17日的空戰得手後,更加得意忘形。5月11日,以色列總理艾希科爾公然聲稱,以色列軍隊將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以自己選擇的方式”對敘發動進攻。當時任以軍參謀長的伊紮克·拉賓甚至聲稱,隻有在敘利亞政府被推翻以後,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有保證。以色列的鬥爭目標與其說是針對敘利亞的,倒不如說更主要的是針對埃及的。以色列為了把埃及吸引到戰場上來,故意在1967年5月10日拍發一個緊急“絕密’電報,電報稱,以色列在靠近敘利亞邊境集中了11至13個旅的兵力,計劃在5月17日向敘利亞發動進攻。這份電報被在東地中海遊弋的蘇聯軍艦截獲破譯。次日,蘇聯駐埃及大使將這一“情報”通報埃及,並向埃及提出了“采取必要措施”的建議。

    5月13日,當時的埃及副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訪問朝鮮後回國途經莫斯科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波德戈爾向他通報了同樣的“情報”。薩達特如獲至寶,回到開羅後,由機場驅車直奔納賽爾總統官邸,向納賽爾詳細報告了與蘇方領導人會談的情況。

    納賽爾總統收到這些情報後,感到形勢緊迫,認為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以警告以色列不要冒險和減輕敘利亞所承受的壓力。

    5月14日,納賽爾命令向西奈半島增兵2個師。武裝部隊總司令阿密爾元帥也發布命令,要求各奉調部隊必須在3小時以內作好出發準備。當晚8時,首批赴西奈的部隊大肆張揚地經過開羅繁華的市中心大街。開羅街道擠滿了圍觀的群眾,人們群情激憤,目送自己的部隊開赴西奈前線。緊接著,埃及和敘利亞分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軍隊處於一級戰備狀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