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麗·赫本是影壇上難得的瑰寶,她容貌清純秀麗,既不俗豔,又很耐看,許多導演見了她都會忍不住再三為她大拍特寫鏡頭——拍她那端莊的大眼睛,拍她那誘人的甜蜜笑靨,拍她活潑的舉止,拍她熾烈的感情。看罷她演的影片,她的音容笑貌會時時出現在你眼前,揮之不去,欲忘不能。如果說電影是人類想像力的造夢工廠,那麽赫本在這所工廠裏畢其一生的精力,給煩惱的世人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甜夢,她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她的清純,她的朦朧,都那麽自然地映入人心,成為人們認同的美麗符號。這位璀燦美麗的明星於1929年5月4日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父親是英國銀行家,母親則是荷蘭貴族的一位女男爵。六歲時雙親離異,戰爭爆發後她被母親接到荷蘭老家。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下。饑餓與貧困使她營養不良,她卻勇敢地為盟軍送情報。後來她在當地的一所藝術學校學到了超群的舞技。戰爭結束後全家遷往倫敦,在那裏,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或許是由於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塑造的女主角安妮公主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的緣故吧,人們見到她之後,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她是安妮公主!”。她的活潑、清純的表演曾經給千千萬萬的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她曾說:“能夠幫助和撫慰那些遭到苦難、心靈受到創傷的人們是我最大的快樂。”因此,她息影以後,不顧年高體弱,積極地投身於聯合國救助難民的活動中,有幸成為一名值得尊敬的聯合國親善大使。

    她經常奔波於各個大洲之間,給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難民帶去了慰籍。1993年1月,她死於直腸癌,時年62歲。她的不幸去世,引起了世人的巨大悲痛。人們不僅為失去一個演藝卓絕的著名演員而悲痛,更為失去了一個值得親近的親善使者而悲痛。

    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特意為此發表講話說:“她的無私奉獻使人們理解了聯合國的價值所在,她的所作所為理應得到人們最崇高的敬意。從此赫本的名字將和聯合國救援活動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聯合國人道與寬容的藍色旗幟,召喚了千千萬萬個象赫本這樣富於奉獻精神的人們。他們有的或許已經功成名就,但更多的人則是默默無聞的平凡的人。他們在“幫助人類最需要幫助的人群”的信念下走到一起來,在聯合國的旗幟下共同地辛勤工作著。

    聯合國歡迎任何政黨、集體或個人參加到世界各地的難民救援行動中。捐款捐物,伸出你的手,表示你的愛。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簡稱難民署(UNHCR),就是把你的愛心傳遍四方,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們那裏去的可敬的組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