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加新華會

    1903年底,覃振從上海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弘文學院。

    19世紀末年,日本已經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也是中國政治犯逋逃的淵藪。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始於1896年,較派往歐美各國要晚。留學歐美的學生絕大多數學習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遠離祖國,對國內發生的政治變動了解較少。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富國強兵,加之離中國較近,生活費用低廉,於是,便成為急於接觸世界的青年學生和因參與政治活動遭受通緝者的理想去處。

    弘文學院設於日本高等師範學校內,名義上為高等師範校長嘉納治五郎所辦,實際為外務省所主持,專收中國學生。學生分速成科和普通科,速成科分師範、理化、警察等科。普通科以生源籍貫分班,如湖南班、浙江班,等等。普通科三年畢業,教授中學課程。速成師範科肆業時間為半年、八個月、一年或一年半不等。覃振是逃往日本的,照理是自費生,編在普通科湖南班。

    弘文學院的學生課餘時間多是研究革命方略。據李書城回憶:“弘文學院學生每晚都在自習室討論立憲和革命的問題,最初頗多爭論,以後主張排滿革命的占了多數。”①

    當時,日本正值明治後期,留學生接觸日本社會,接觸日本的流行思潮和日本的價值觀。所謂“東學”也輕而易舉地融人留學生的頭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湖南學生黃興、楊篤生等編的雜誌《遊學譯編》創刊,宣傳民族主義與軍國民教育。同年,浙江留學生成立同鄉會。隨後,各省學生紛紛成立同鄉會,發刊雜誌,如《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新湖南》等。當時,留學生有一特點,即各省學生都有學生會,參加者以各省獨立代表自命,會中多辦報刊,報刊以不言革命為恥。有的一省之中,還組織地方同鄉會,如湖南的湘西同鄉會。各種同鄉會經常舉行集會,湖南同鄉會每月要開一兩次會。有的人還參加兩省的同鄉會,如秋瑾,原籍浙江紹興,浙江同鄉會開會必定參加,她丈夫是湖南湘鄉人,湖南同鄉會開會她也參加,並因此結識了許多湖南的革命者①。

    留學日本的青年學生與國內革命組織聯係十分緊密。當時國內革命,以上海為最,湖南、湖北次之,各地革命團體的中心人物,亦多為留日學生。湖南最有影響的革命團體,是1904年2月黃興在長沙成立的“華興會”。

    黃興,字克強,原名軫,善化(今長沙市)人。黃興是個“文似東坡,字工北魏”的名秀才,原在兩湖書院讀書,曾參與自立軍起義密謀,1902年6月,被派往日本,官費人弘文學院師範科。他除參與發刊《遊學譯編》,還設立湖南編譯社,準備有計劃地翻譯介紹西方名著。黃興熱心社會活動,富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結同誌,是湖南學生的領袖。1903年,黃興畢業於弘文學院,離日歸國,應長沙明德學堂創辦人胡元恢鎖邀請,回鄉任教。

    黃興抵長沙後,主持了明德學堂第一期速成師範班,同時,協助胡元俊創辦經正學堂,白天在學堂授課,晚間籌劃革命。同時與黃興擔任教員的還有張繼。

    1903年1 1月4日,黃興以祝壽為名,在家中與友人劉揆一、章士釗、周震鱗、宋教仁、張繼、吳祿貞、胡瑛開會,商定組織反清革命組織——華興會,黃興被推為會長。那一年,黃興30歲。

    次年2月,華興會正式召開成立大會,在長沙設立了機關。為了避免官府注意,機關對外稱“華興公司”。黃興在會上首先倡議:

    吾人發難,隻宜采取雄據一省與各省紛起之法。今就湘省而論,軍學界革命思想日漸發達,市民亦潛移默化;且同一排滿宗旨之洪會黨人,久已蔓延團結,惟相顧而莫先發,正如炸藥既實,待吾輩引火線而後燃。使能聯合一體,審勢度時,或由會黨發難,或由軍學界發難,互為聲援,不難取湘省為根據地。然使湘省首義,他省無起而應之者,則是以一隅敵天下,仍難直搗幽燕,驅除韃虜。故望諸同誌對於本省外省各界與有機緣者,分途運動,俟有成效,再議發難與應援之策。①

    黃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一省首先發難,各省響應,最後推翻清王朝,這實際是華興會的戰略綱領。這一綱領,比較符合中國當時的形勢。以後革命黨人的多次起義和辛亥革命爆發,都是實踐這一戰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