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孟加拉風暴

1970年11月12日,一個“誕生”於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對孟加拉國帶來了一次空前猛烈的襲擊。這個熱帶風暴在潮汐的配合下肆無忌憚地侵襲著孟加拉。由於風疾浪湧,海水直撲孟加拉灣一帶的喇叭狀海岸地低人稠的海濱地帶,在狂風、暴雨、海嘯的共同肆虐下,吉大港再次遭到滅頂之災,哈提亞島嶼被淹沒,變成了水鄉澤國。這次風暴使30萬人喪生,100萬人無家可歸,28萬頭牲畜淹死。潮退之後,屍體遍地,滿目瘡痍。在熱帶風暴的襲擊下,吉大港又一次陷入了災禍之中。在海嘯激起的巨浪吞噬下,吉大港汪洋一片,整個地區成了澤國,港口設施全部被毀,許多人都葬身魚腹。伴隨風暴而來的不僅是海嘯,還有傾盆大雨。強風、海嘯、暴雨的同時施威,使全國四分之一地區的鐵路、公路、橋梁、機場、碼頭、發電廠、水廠、輸變電站設施均告癱瘓,沿海與島嶼內的2500多個村鎮、80多萬套房屋被狂風和海嘯夷為平地,430萬英畝農作物全部被毀。據孟加拉國政府災後的統計資料,這場熱帶風暴在一夜之間,使全國16個縣淪為災區,受災人數1000萬人,死亡人數高達20多萬,另有10萬人受傷,18萬頭牲畜喪生,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美元。

2008年緬甸的死亡旋風

這是世界上最近死亡人數最多的毀滅性風暴之一。在2008年5月3日,納爾吉斯颶風襲擊了緬甸海濱地區。這個地勢低窪的地區連續遭到大量浪潮和災難性氣候條件的侵擾,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傷亡人數和失蹤人數每小時都在增長。大概在風暴過後的一個星期,緬甸政府公布的傷亡人數約在39000人,失蹤28000人。紅十字會預計死亡人數在128000人,250萬人需要最基本的生活物資援助,如食物和水。

5月2日緬甸風災發生,導致重大傷亡。5月2日至3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由西至東,以192公裏的時速橫掃緬甸,東方糧倉頓成澤國,剩下一片廢墟。洪水淹沒麵積達到5000平方公裏,受災人數估計已達2400萬,這是緬甸總人口的近一半,釀成這個東南亞國家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來自緬甸官方的統計稱,風災造成的死亡數字近3.2萬人,另外近3萬人失蹤,但這一數字遭受質疑。

“納爾吉斯”的移動路徑出乎專家意料它沒有按照慣常路線進入孟加拉國或緬甸西北部山區,而是突襲緬中部地勢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風暴登陸地點的地形也不利於減少其威力,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廣闊,地勢低平,以致風暴潮上岸之後勢不可擋。此外,伊洛瓦底沿海地區多為養蝦場和稻田,缺少林木,這也助長了風暴威力。其次,一些環保主義者認為,全球變暖也是重災原因之一。印度一環保組織負責人蘇尼塔。納拉因說:“盡管我們無法把具體災害歸咎於氣候變化,但有足夠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會加劇熱帶風暴。”“‘納爾吉斯’是一個征兆。”納拉因說,“風暴受害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他們的遭遇提醒著這個富裕的世界:我們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實在太少了。”最後,經驗不足。由於“納爾吉斯”是40年來第一個在該國登陸的熱帶風暴,民眾顯然缺乏抗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