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最慘痛的地震災難:唐山大地震

    東經118.1度、北緯39.6度,在距地麵16公裏深處的地球外殼,比日本廣島原子彈強烈約400倍的猛烈爆炸發生了。

    中國唐山市豐南一帶突然發生裏氏8.2級(國內測量為7.8級)強烈地震,23秒鍾後,唐山被夷成廢墟,682267間民用建築中有656136間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4204個孩子成了孤兒。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人民幣以上。地震罹難場麵慘烈到極點,為世界罕見。

    中國首都北京搖晃不已,天安門城樓高大的梁柱痙攣般地"嘎嘎"作響。從渤海灣到內蒙古、寧夏,從黑龍江以南到揚子江以北,這一華夏大地的人們都感到了異乎尋常的搖撼,一片驚懼。天津市房倒屋塌、搖晃和震響驚醒了正在該市訪問的澳大利亞前總理惠特拉姆。

    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響起令人震驚的警鍾聲,世界各大通訊社當日向全球公告了災難消息——美國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國發生八點一級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國地質調查所宣布:北京東北約100英裏,北緯39.6,東經118.1度,發生八點二級地震。

    香港的英國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國發生8級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緯39.6,東經118.1度,距唐山極近。

    中國台灣"中央氣象局"稱:大陸北部發生8級地震,震中在北平東部135公裏附近。

    淩晨四點三十分。中國國家地震局收到南京、蘭州、昆明等十個台的報震急電,其中六個台給出震級,但數據彼此懸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級以上,有的定在七級以下。至於震中隻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計。

    早晨六時。中國電信局報告,在與全國各地聯絡中,唯獨唐山地區電話通信中斷,呼叫若幹次,均無回音。

    中國新華通訊社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發了以下消息: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台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中國在幾天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裏氏7.8級。

    唐山,一座上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已經在一場沒有預報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廢墟。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公布了以下數字:死亡242769人,重傷164851人,輕傷544000人。上世紀世界最慘痛的地震災難發生了……

    波及亞洲各國的地震:印度洋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時58分55秒(雅加達,曼穀當地時間為UTC 7),(香港時間上午8時58分55秒UTC 8)。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裏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裏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十餘米,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裏及毛裏求斯、留尼汪等國,地震及震後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巨大傷亡,在印度奪去約一萬人性命、斯裏蘭卡四萬餘人遇難,而印尼的死傷人數為23萬人之多。

    當地地震局測量到的規模為6.8,但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規模8.6,其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修正規模為9.0,此差距可能導因於測量誤差。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以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曆史上最強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級為地震矩規模9.5.

    震源位於3°19′N 95°51.24′E / 3.317°N 95.854°E / 3.317; 95.854,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水下30千米深處。這裏是"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頻發區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嘯)傳遍到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泰國。

    科學家重新檢測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亞大地震,結果發現規模實為裏氏規模9.3級。這代表著地震強度為原先預估的2倍以上,成為史上第二大地震。周四出刊的英國《自然》周刊,科學家分析地震儀低頻率資料發現,地震規模實際為9.3.由於裏氏規模規模是以對數計算,9.3的規模為9.0的2.5倍。本次地震成為史上第二強震,僅次於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

    此外,中國科技大學地震學家倪四道領導的團隊,也偵測發現,南亞大地震持續達500秒,智利大地震則隻有340秒。科學研究報告指出,2004年南亞大地震,將海洋板塊由蘇門答臘往北切出長達1600千米的裂縫,是原先預估的4倍。

    美國西北大學地理學家史坦因和歐卡爾表示,由於地震釋放出強大壓力,理論上,此區域在400年內都不會再出現相同震度的地震,或是海嘯。然而在印度洋南部,又是另一個故事。在2005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前,這群科學家即已精準的預測,此區域仍有發生大地震和海嘯的機率。

    地震釋放的能量

    十米高度的海嘯與人類高度的比例9.0級地震釋放的能量超過了美國一個月所消耗能量的總和,或是伊莎貝爾颶風持續70日所釋放的能量[1]。每單位的裏氏地震矩代表31.6層地層褶曲釋放的能量,相差兩級就相差1000倍以上。一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對於6盎司TNT炸藥;9.0級地震大約相當於7.5顆美國最大的核彈(約2500萬噸)頭釋放的能量[來源請求]。借由質能方程推算得知9級地震的能量相當於1000kg(2200磅)物質內部的能量(相當於反物質中和),它足以為地球上的每個人煮沸10000升的水。

    盡管如此,釋放的能量對地球自轉仍然是影響甚微的,雖然沒有精確數據,但在理論模型上這次地震可能使地球上的一日縮短了3微秒。無論如何,因為月球的潮汐作用每年會使地球一日增長15μs,所以這次地震對地球的自轉影響很快就可抵消。同樣的,這次地震也可能導致地軸"搖擺"2.5cm(1英寸)。不管怎樣,原來就有的錢德勒搖擺有時可以達到15米。

    依據一個廣泛采用的地震模型,蘇門答臘西南方的一些小島已經向西南移動了20m(66英尺)。蘇門答臘北部頂端位於緬甸平原(南邊是蘇門答臘平原)的地區可能也向西南方移動了36m(118英尺)。無論如何,其他的地震模型則認為移動是垂直方向的而非水平向的。

    餘震和之後發生的其他地震

    印度洋引起的海嘯影響安達曼島在稍後的幾小時裏報道了有在裏氏震級5.7至6.3的大量餘震發生。在尼科巴群島也有類似報告,其中有兩次餘震震級達到了裏氏7.3級[來源請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