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本侵略者分五路向我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發起圍攻。4月13日八路軍129師發現北犯榆社的日本117聯隊。日軍因尋八路軍主力決戰連連撲空,處在惶惑、饑餓、疲憊之中,正由武鄉沿漳河向襄垣方向撤走,我軍遂令386旅旅長陳賡率第772團尾後追擊,當追至武鄉東之南科窯,大、小牛家莊時,發現敵側翼警戒部隊,立即隱蔽,敵未發覺。不多時,見敵先頭部隊已過長樂村,輜重和後衛部隊尚在馬莊、白草延一帶,像甩脫節了的“長蟲”,如斬其腰,其首尾將難以俱至。

這一機會,對陳賡來說,太難得了,未等689團到達即急令772團分別向李莊和型村兩地發起進攻,集中火力向行駛在長樂村東西公路上的敵人猛烈開火。在殲滅敵主力第108師團2200餘人後,因敵增援部隊逼近,遂撤出戰鬥,此舉對粉碎敵人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總的來說,在戰場上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戰機,是經常出現的,但稍縱即逝。如果目光不敏銳,決定不果斷,動作不迅速,猶豫片刻,有利戰機就會失之交臂。

縱觀毛澤東及其戰友們指揮的大小戰役戰鬥,在出現以下有利戰機的情況下,都會審時度勢抓住戰機。一是天時難得,二是機會難得,三是地勢難尋,四是敵孤立無援時,五是援敵已來尚未至時。毛澤東運籌帷幄,經過對戰爭形勢的科學分析,不管在戰爭形勢還暫處劣勢還是處於優勢的情況下,都能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為我軍贏得得勝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