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樂的工作會議也別具一格。參會者經常是海闊天空地自由發言,隨意交流,並允許發牢騷談顧慮,把會議開得像茶館那般熱鬧。而恰恰是這種聊天似的會議觸動著每個人的靈感,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零星火花似的東西往往成為啟發性的信息資料,這樣的“腦力激蕩”使得施樂員工每每思路大開。為團隊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的動力。

    四、三菱:終身製下的忠誠

    三菱集團被稱為日本“第一財閥”,是日本人公認的團隊經營的典型,其鍛造團隊思想的核心製度是終身雇傭製。

    三菱的“終身雇傭製”實行得非常徹底,即便在發生經濟衰退的年代,其他公司紛紛采取“募集”希望員工通過退職、降低工資標準等措施以自保,三菱卻反其道而行之。堅持不裁減1名員工。如1977年出現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蕭條,日本企業界紛紛裁員,三菱員工也人心惶惶。得知這種情況的三菱商事社長田部文一郎迅速發表講話,說:“諸君與三菱在戰後困難期攜手共度,為公司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竭盡了全力。今天,公司應當知恩圖報,絕不能把大家當做包袱甩掉!”這番表態極大地加強了員工的凝聚力。

    三菱還實行65歲以前的第二養老金製度。第二養老金加上官方養老金,每月有30萬日元,保證了退休職工“老有所養”。三菱認為:“既然是終身雇傭,就應一直照顧員工到死。”這種對退休員工的優厚待遇,使在職員工也感覺到沒有後顧之憂,從而更加忠誠於公司。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優厚的待遇也不是無條件的,三菱要求員工對公司絕對效忠。二戰以前的三菱是百分之百的家庭製企業,創始人岩崎彌太郎多次宣稱“三菱的事業就是岩崎家族的事業”,所以三菱從一開始就十分注意“忠誠教育”,二戰之後,日本壟斷財閥集團逐漸向法人資本主義轉化,三菱以前的這種主仆式的“效忠”關係失去了基礎,針對這一點,公司又及時強調:“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觀念要開始轉變,但以往那種主從關係中的親切融洽的風氣,即使在今天也是極好的事……從此,我們是從事共同事業的好友,有共同的理想,是物質上有共同利害的同誌。”應該說,這種新“忠誠觀”教育很管用,它告訴員工自我利益和公司利益的追求是一致的,是共同發展的。

    與此同時,三菱把岩崎彌太郎提出的“所期奉公、處世光明、立業貿易”三項三菱傳統社訓用一句新口號加以概括——“與國家共命運!”反複向員工灌輸三菱的最終目的乃是貢獻國家,忠於三菱即忠於國家,從而使得三菱員工從工作中獲得一種榮譽感與使命感。

    經濟的動蕩使戰後日本大企業或多或少都出現過一些勞資雙方的爭議,有的還特別尖銳。但三菱卻是例外,從1945年至今未發生一例大的勞資爭議,這表明三菱一手締造的“忠誠團隊”的建設是成功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