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幹,而是幹起來再學習,幹就是學習。

“戰爭中學習戰爭”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在特殊的曆史條件和環境下,創造性地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習觀。從一個個不識字的普通老百姓到一名名合格的戰鬥員、指揮員,戰爭的緊迫性和險峻性,決定了他們沒有條件進行正規的學習,但是他們注重知識的積累、整理、傳播的方法,有學習知識的滿腔熱情,尤其是學以致用的精神,為建立新中國做出了貢獻。今天,學習的條件好了、學習的環境好了、學習的機會多了,但是學習的效果不一定都好了。

毛澤東把從戰爭實踐中學習戰爭,視做認識戰爭的主要方法。1936年12月,毛澤東在陝北紅軍大學作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報告,報告中他語重心長地指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做一個真正能幹的高級指揮員,不是初出茅廬或僅僅善於在紙上談兵的角色所能辦到的,必須在戰爭中學習才能辦得到。”毛澤東的這些論述,完全符合他本人以及中國共產黨人戰爭年代麵臨的實際情況。

據老紅軍吳黎平回憶,抗日戰爭時期,有人問毛澤東:主席,你指揮打仗這麽好,你是從哪裏學習了軍事的?毛澤東笑著說:我在師範上學,當教員出身,哪裏學過什麽軍事?他接著說:固然有些人經過軍事學校學習後再去打仗,但我們紅軍中更多的人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邊打邊學習。

毛澤東針對左傾教條主義者誣蔑他不懂戰爭,胡說他是從《三國演義》上學來的戰法的謬論,駁斥說:是的,我不懂得他們那種蠢豬式的打仗方法;我確實讀了許多中國古時打仗的書,研究過《孫子兵法》之類的著作,也看過不少關於外國戰爭的書,但我的軍事知識主要是從戰爭實踐中得來的。

1954年4月的一個深夜,毛澤東在中南海和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蕭華談話。蕭華趁機說出了他多年的願望:“參加革命前,我上學不多,參加革命後,又沒有機會係統學習,我還是想脫產學習一個時期。”毛澤東說:“我看眼下不行,羅榮桓也是不會答應的。你是總政治部的壯勞力嘛。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我曆來重視實踐這門功課。想當年在中央蘇區,李德、博古說我是山溝裏的馬列主義。當時我就跟他們爭,山溝裏為什麽就出不了馬列主義?長征途中,凱豐又說我隻知《孫子兵法》,我就問他讀沒讀過《孫子兵法》。”毛澤東說著,從沙發上站起來踱了兩步,說:“孫子不簡單,用兵不教條。大千世界,千變萬化,哪有一成不變之理。《後漢書》中提到的那個皇甫嵩也不簡單,擊黃巾,兵少,軍中皆悲。他召集幹部作動員,說:‘兵有奇變,不在眾寡’,也是個有識有勇的統兵之才。可見古人也是注重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