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至1962年,國家財政困難,中央軍委決定暫停核潛艇研製。工程雖然下馬,但事關工程的基礎性的、關鍵性的工作沒有下馬。艦艇研究院院長劉華清、政委戴潤生經向聶榮臻元帥建議,保留了一個由50多人組成的核動力研究室,彭湃之子、核潛艇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組織進行理論研究和探討。兩年後國家經濟狀況有了一點起色,1965年8月,一度停頓的中國核潛艇研製工程再度上馬。

    1969年10月,中央批準成立了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和調度,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1個部院,2000多個廠所院校,上萬名科技人員陸續投入到這項規模浩大的造艇工程項目中來。基建施工力量不足,毛澤東、周恩來親自簽發電報抽調軍隊參加建設;運力緊張,周恩來下令從陸海空軍各單位派汽車、艦船、飛機參加運輸;科研力量需要充實,又是周恩來指令高教部三年內將1500名高校畢業生分配到相關科研部門。

    “文革”中為使工程不受幹擾,劉華清簽字呈送聶榮臻元帥簽發、經中央軍委批準的一封“特別公函”下發到參加工程的各個單位、部門。公函指出,核潛艇工程是毛澤東主席親自批準的一項國防尖端工程,所有參與工程的各單位、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借口停工、停產,不得以任何理由幹擾衝擊研製項目,必須大力協同,必須當做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保證質量、保證進度、按期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采用水滴線型、裝備聲呐自導魚雷的我國第一艘反潛魚雷核動力潛艇下水。1971年8月15日,該艇首次駛向試驗海區,並通過了檢驗性航行試驗,1974年8月1日交付海軍使用,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首艘核潛艇從1968年開工建造到1974年交付海軍使用,僅用了6年時間,這樣快的速度在世界核潛艇發展史上是少見的。目標明確,意誌統一才創造了讓世界驚訝的又一奇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