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冬季寒風凜冽,萬物凋零,常常使人情緒低落,有悲傷的感覺,特別是老年人,所以冬季是抑鬱症的高發期,所以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寧靜的心情非常重要,而且還要多出去曬曬太陽,活動活動,這樣對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好處。

    冬季飲食調養,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也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避免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糧食和薯類,穀類食物不能減少,成年人日需400—500克。

    脂肪是最濃縮的能量來源,能防止體溫散發和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主要來自於植物油和動物油脂,冬季日需25—30克。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代謝過程中可以互相轉化,用以維持血糖恒定。蛋白質也能產生熱能,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10%—15%來自蛋白質,常吃畜禽肉、魚蝦、海參、豆製品、牛奶等,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動物內髒、動物血、水產品等,含有較多的礦物質。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類、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維生素和纖維素主要從蔬果中攝取,多吃蘿卜、青菜、木耳、香菇、海帶等蔬菜,常吃蘋果、香蕉、棗、梨、柑橘、核桃、杏仁等果品。冬季少食生冷,吃熱飯熱菜,喝熱水,由於各地氣溫的差異,高寒地區應用大溫大熱之品及甘潤生津之果蔬。

    中國人善於烹飪,舉世聞名,冬令吃火鍋相沿成習,涮羊肉、什錦鍋、白肉鍋、毛肚鍋、雲吞鍋、海鮮鍋等。冬令還流行砂鍋菜如砂鍋狗肉、砂鍋鴨、砂鍋豆腐、砂鍋獅子頭等。此外,餐桌上的熱粥,也是冬季的美食,臘八粥在全國流行,如在熬粥時,添加肉禽蛋類、水產類、蔬果類、蕈類等材料,就能達到葷素搭配,營養平衡。這些熱乎乎的食品,適量食用,暖意濃濃,禦寒強身。

    祖國醫學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正氣不足是人體虛弱和致病的原因。扶正祛邪、扶正固本,著力於調節機體的機能狀態,增強體質,防止邪氣入侵。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中醫的扶正祛邪學說,與現代免疫學的“機體的防禦功能和自我穩定功能及免疫監視功能”學說不謀而合。

    利用補品培養正氣,驅除邪氣。凡用於治療各種虛症,具有滋養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的藥物和食物即為補品。

    主張“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國人對食補情有獨鍾。“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令尤為重要,利用食補藉以養生。補虛損,抗寒冷,複元氣,預防疾病,“冬令進補,明年打虎”。

    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采用不同的補品,曆代本草中記載了多種扶正祛邪的補品:氣虛者用人參或西洋參,兩者均含有多糖類等多種活性物質,有大補元氣之功效;血虛者服阿膠,含有膠原和水解氨基酸及鈣等,能促進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生成;陽虛者用鹿茸,富含氨基酸及鈣磷鎂,有壯腎陽、強筋骨之功效;陰虛者服枸杞子、百合,均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及多種生物堿等,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等功效。上述補品已製成多種保健食品,貯存、攜帶、服用十分方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