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把食物的性能歸納為三大類,即寒涼類、平性類、溫熱類。其中以常見的三百多中食物統計數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

    就其作用而言,寒涼性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這類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荸薺、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冬瓜、白蘿卜、絲瓜、蓮藕、茭白、竹筍、慈姑、厥菜、馬齒莧、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帶、螃蟹等等。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龍眼、杏、石榴、栗子、大棗、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蔥、薑、韭菜、小茴香、鱔魚、鰱魚、淡菜、蝦、海參、雞肉、羊肉、鹿肉、火腿、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無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洋蔥、土豆、黑、赤、黃豆、扁豆、豇豆、圓白菜、芋頭、胡蘿卜、白菜、香椿、青蒿、大頭菜、海蜇、黃魚、鯉魚、豬肉、豬蹄、牛肉、甲魚、鵝肉、鵪鶉、雞蛋、鵪鶉蛋、鴿蛋、蜂蜜、牛奶等等。

    我們在平日的飲食搭配上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證用膳,這也是避免機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曆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將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

    在二十四節氣養生篇的最後一篇,為朋友們選擇了《壽親養老新書》中關於如何保養正氣的精辟之言作為結束語,書中講到:“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欲,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由此可見,此乃延年益壽之根本大法。

    食療方:

    油醬毛蟹

    材料:河蟹500克(海蟹亦可),薑、蔥、醋、醬油、白糖、幹麵粉、味精、黃酒、澱粉、食油各適量。

    做法:

    將蟹清洗幹淨,斬去尖爪,蟹肚朝上齊正中斬成兩半,挖去蟹鰓,蟹肚被斬剖處摸上千麵粉。將鍋燒熱,放油滑鍋燒至五成熟,將蟹(摸麵粉妁一麵朝下)入鍋煎炸,待蟹呈黃色後,翻身再炸,使蟹四麵受熱均勻,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薑末、黃酒、醋、醬油、白糖、清水、燒八分鍾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後,收濃湯汁,入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鍋即可。功效:益陰補髓,清熱散瘀。

    海米熗竹筍

    材料: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