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由於嗜好偏過,不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髒腑,而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食療養生中,飲食五味(酸、苦、甘、辛、鹹)要適宜,平時飲食不偏食,病時飲食講禁忌。如《千金要方。養性序》所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人在大饑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饑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欲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梁代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

    飲食不規律,偏食是很多年輕人的問題,由於工作忙碌人們常常把不按時吃飯,直接省略早餐的人也有很多。又或者很多年輕女性不愛吃正餐,反而熱衷於各種零食。殊不知飲食有節,飲食清潔,飲食豐富的重要意義。

    小暑養生(食療方)

    1.炒綠豆芽

    材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淨水淋幹,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鍾,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此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療瘡瘍諸疾。

    2.素炒豆皮

    材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鍾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此方具有補虛,止汗之功效。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3.素燴麵筋

    材料:水麵筋500克,蔥、薑、食鹽、澱粉、植物油、味精個適量。

    做法:

    水麵筋切薄片,蔥、薑洗淨切絲備用。油鍋燒熱,將水麵筋入鍋,煸炒至焦黃,加蔥、薑煸炒數分鍾,兌水一碗,加食鹽,待麵筋熟透後。放入味精,再用澱粉勾芡,湯汁明透即可。

    此方具有解熱、除煩、止渴之功效。

    4.蠶豆燉牛肉

    材料: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

    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此方具有健脾利濕,補虛強體之功效。

    5.糖漬龍眼

    材料:鮮龍眼500克,白糖50克。

    做法:

    將鮮龍眼去皮和核,放入碗中,加白糖,上籠蒸、晾三次,使色澤變黑,將變黑的龍眼拌白糖,裝入瓶中即成。每日服龍眼四粒,日服2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