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盛夏暑熱最使人傷津耗氣,加之體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多集中於體表,胃腸血液相對不足,更易使老弱者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因此老弱者度盛夏應多吃清暑、益氣、生津、易消化的食物。綠豆粥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蓮子粥(蓮子20克,薏米芡實各lO克,白木耳少許)能滋陰養神,清熱解暑,還能醫治燥熱失眠;紫菜湯(水發紫菜15克,水發冬菇50克,蘆筍10克,味精、料酒適量),不僅能清暑熱、補身體,對動脈硬化、高血壓也有醫療作用;用茯苓、糯米製成的陽春白雪糕是胃腸虛弱之人補養之妙品;每天吃點帶有酸味、苦味的食品,能防止出汗過多,對汗腺有收斂作用。盛夏強調老弱者飲食宜清淡,但過於清淡也不好,因為隨著大量汗水排出的不僅是水和鹽,更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特別是鈣和鋅也會隨汗液排出,老弱者盛夏適當吃些瘦肉、魚類、蛋類還是很有必要的。

    夏季應當科學補水防止血液濃縮給身體帶來的各種疾患。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維持著人體內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和其他物質構成血液、淋巴液,負責把營養輸送給全身;由水參與的各種消化液能幫助肌體攝取營養;體內代謝物的清除也有賴於水的幫助;水能保持肺泡的濕潤,有利於呼吸;水是全身各關節的潤滑劑,更是神經係統的緩衝劑。盛夏人常常大汗淋漓,特別是勞動鍛煉之後,體液消耗極多,若不及時補水會嚴重影響健康。體內缺水,一則會使血液濃縮、血流變緩、出現血栓,從而加大腦血栓、冠心病的發病率;二則會使尿液濃縮,影響腎髒對毒素的清除,易形成尿結石和尿路感染;三則易使皮膚幹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四則會使津液減少,使胃腸分泌物更加不足,引起大便幹燥,產生內毒素,引發腹脹、頭暈等中毒症狀。因此老弱者度盛夏要及時科學補水。老年人對體內缺水反應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為時過晚,應采用“多次少飲”的補水方法。這是因為人的體液是逐漸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不能過多,否則會出現胃腸不適、頭暈等症狀。

    據美國生理學博士約翰研究發現:20”(2—25~c的白開水與生物體內細胞中的水性質很相似,極易被肌體所吸收、代謝速度也快,並能使血液中血紅蛋白量增加,這不僅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還能促使體內的脫氫酶活性增強,及時清除肌肉中的乳酸,消除疲勞。此外,豆漿、淡茶水也為盛夏補水佳飲。

    夏季人們喜愛飲用啤酒。啤酒素有“液體麵包”之譽,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第九次營養食品會議上被正式列為營養食品。不過,啤酒並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則不宜喝啤酒。如痛風患者絕對不能喝啤酒。痛風是嘌呤代謝失常,使嘌呤核酸的最終代謝產物尿酸增多,引起高尿酸血症,導致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結石、腎功能減退。而啤酒內含大量嘌呤核酸,可誘使痛風急性發作。另外慢性胃炎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原因是啤酒進入人體後,會使胃壁減少分泌可保護胃粘膜的前列腺素E2,造成胃粘膜損害,引起食欲減退,上腹脹滿。所以萎縮性胃炎患者絕對不能喝啤酒。還有心髒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因為啤酒含有大量水份,會增加心髒負擔,使心髒組織出現脂肪細胞,引起心肌肥厚,會造成人的心力衰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