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蔥含有多種營養物質,人們食用大蔥或用蔥做調料,不但可增加營養,還可以增進食欲。

    蔥能發汗解表,促進消化液分泌,健胃增食,此外還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尤其對痢疾杆菌和真菌的抑製作用更明顯。蔥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經常食蔥的人,膽固醇上升很少。

    春初時期的蔥是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這個季節氣候無常,感冒發生率高,有些腸胃病如胃病、慢性腹瀉以及關節痛會厲害起來,這時除用藥外,適當多吃些蔥,能緩解病情。用蔥烹調葷食時,還能預防春季呼吸道感染。

    小蔥能誘導血球產生幹扼素,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蔥還有增強纖維素蛋白溶解活性和降血脂作用,能消化凝血塊避免血栓發生。吃油膩食物後,再適量吃些蔥,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經常吃蔥的人膽固醇的不易在血管壁上沉積。

    中醫認為,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髒、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散淤血;止痛、解毒;蔥根能治便血及消痔。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用蔥治病的藥方共54個,可治數十種病。民間有用蔥白500克,大蒜250克,切碎加水2000克煎煮,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可將大蔥頭4個搗爛,調入紅糖200克,連服數日有效。

    生食生蔥後口腔中會留下蔥味,可用濃茶漱口或咀嚼幾片茶葉即可除去。

    國外學者的試驗也證明多食蔥會使大腦保持靈活,甚至思維更為活躍,所以如果你用腦較多的話,就應該多吃一些蔥,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萵苣

    萵苣,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萵苣可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萵苣的名稱很多,在本草書上稱作“千金菜”、“萵苣”和“石苣”。葉用萵苣又稱生菜,莖用萵巨又稱萵筍、香筍。中國各地栽培麵積萵筍比生菜多。

    萵苣的營養價值較高,500克萵苣含鐵約12毫克,還有很豐富的鈣、脂肪和葉酸。兒童常吃萵苣對長牙、換牙很有幫助。

    萵筍的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幹製或醃漬。生菜主要食葉片或葉球,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各省的大城市有所發展,成為當前增加花式品種的主要蔬菜。萵苣莖葉中含有萵苣素,味苦,高溫幹旱苦味濃,能增強胃液,刺激消化,增進食欲,並具有鎮痛和催眠的作用。

    本草綱目上說:“萵苣,正二月下種,最宜肥地,葉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芽,高三四尺,削皮生食,味如胡瓜,糟食亦良”。照這段記載看來,生食萵苣,或糟醃萵苣,古時已有之。

    萵苣含葉酸豐富。懷孕早期孕婦常缺少葉酸,若不及時補充就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嚴重者會造成胎兒無腦和因神經管不能閉合導致脊柱裂竺等先天性畸形。萵苣中含有天然葉酸,是最好的葉酸來源,孕婦多食無疑對胎兒神經係統發育起到良好作用。

    萵苣葉味苦,須用鹽漬後去水以除苦味。萵苣葉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其葉的維生素含量比莖要高,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比莖高出15倍之多。此外葉中還含有大量鈣和葉酸。用萵苣葉燒菜飯,具有清香味。用鮮萵苣葉500克,煎湯飲,可使大小便明顯增多,用於治療浮腫和腹水。萵苣子可以治乳汁不通。所以可以說萵苣全身都是寶。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補胃,補虛弱的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