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髒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髒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曆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在職場打拚的年輕人常常為了工作而忽略了飲食規律,再加上較大的精神壓力,保養脾胃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二、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幹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髒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比較適合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食譜:

    包菜粥:

    材料:包菜150克,大米100克,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包菜洗淨、切碎。再將洗淨後的大米與包菜一起加水煮成粥,待粥熟後加入調味品即可。

    功效:行氣和胃,可以治療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差食少等病症。

    參蓮山藥豬腱煲:

    材料:黨參30克、湘蓮30克、淮山60克、龍眼肉15克、豬腱二個。

    做法:先將湘蓮淮山浸清水半個鍾,洗淨,再加黨參、龍眼肉、豬腱、加水適量,文火煲兩個鍾,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一切脾虛胃弱,肌肉消瘦,精神不振,大便不實,均可食用。

    冬瓜薏米保健粥: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50克、湘蓮肉30克、扁豆30克、瘦肉300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