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本能人譜

    [原文]剽悍之徒,其間有勇幹之才,錯走路頭者,亦宜隨時察識,陰為籍記,或選充練保,或收補民壯。懾之以威,懷之以德,使其明曉禮義,就我範圍。設遇緩急,未始不可收驅策之功。第此乃使詐、使貪之妙用,非有知人之明者,不能略一失誤,關門養虎矣。

    [譯文]在矯健與凶悍的人中,有那種勇猛幹練的人才,一時間走錯了路子,也應該隨時查訪,暗中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這種人要麽可以讓他們充當練保,要麽把他們編入鄉丁之中。隻要當官的以威勢讓他感到害怕,用高尚的品德使他感化,使他知道禮節道義,從而被我控製。假如碰上急事,未嚐不可收服他們,使他們為我所用。這就是使奸詐、使黑心腸用在正當的地方。如果官吏不具有洞察人的能力,對這種方法就不能采用。否則,一旦出了差錯,就等於關著門養了一隻猛虎。

    官運不在乎謀

    [原文]飲啄前定,況任牧民之職,百姓倚為休戚乎?不有宿緣,安能為治。緣盡則去,非可以人謀勝也。

    能者有遷調之勢,而或以發揚見抑;庸者無遷調之才,而或以真樸極受知,且有甚獲上而終蹉跌,甚不獲上而荷攜據者。

    謀而得,不謀而亦得,愈謀而愈不得,有定命焉。知其為命而勤勤焉,求盡其職,則得失皆可不計,即不幸而遇公過掛礙,可質天地祖宗,可見寮友姻族,不足悔也。

    [譯文]一飲一啄,都是早就注定之事。何況作為治理老百姓的官,被老百姓當作休戚相關的人呢?沒有前世注定的緣份,怎麽能成為他們的父母官呢?一旦前世所注定的緣份已盡,那就應當離開,這決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有能力的人有升官的勢頭,卻因為冒得太快而被壓抑不用。平庸無才之人,看來沒有升官的希望,卻因他的誠實而被任用。再說,還有那種非常得上司寵愛,但最終卻一生不能升遷的;極不受上司重視,卻被提升的。算來算去想升官的升了官,不算計的人也升了官;算計越深,越沒有升官的希望。這裏麵有注定了的命運,既知這是命運,那就隻有勤勤懇懇忠於職守,什麽得失都可以不計較。即使不幸因為公事上的過失而得不到升遷,那也可以說是上對得起天地祖宗,下對得起同事朋友姻親家人,沒有什麽可後悔的。

    勿為非分之事

    [原文]趨吉避凶,理也。公而忘私,不當存趨避之見,惟貪酷殃民,業業脞礦職,及險詐險謀,因而獲罪者,咎由自取。外是則皆命為之矣。然福善過淫,天有顯道,以約失鮮至竟不罹大戾,恣行威福之人,幸保令名百無二三。不敗則已,凡必不止發黜。能辨吉凶者,為吾分之所當為,而不為吾分之所不當為。自符吉兆而遠凶機。趨避之道,如是而已。

    [譯文]趨吉避凶,這是一條天經地義的規律。為了公家而忘掉自己,就不應當存什麽趨吉避凶的想法。至於那種貪婪殘酷,置老百姓生死於不顧的官吏,因自己的小事而瀆職,以及那種使奸計耍陰謀而被法辦的人,都是咎由自取。除以上各種情況外,其他的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禍福之事,上天自然有明的獎罰法則來約束,極少有不受天道賞罰約束的。那種暴肆恣行、作威作福的人,有幸能保全一個好的聲名的,百人之中沒有兩三人。不敗露則已,一旦敗露,那就不僅僅是罷官的問題了。善於分清吉和凶的人,就知道哪些是我自己份內該幹的事,也就不會幹自己所不該幹的事,這樣一來,自然就符合了趨吉避害的法則。趨吉避凶的規律,也就是如上所說罷了。

    不要冒昧創始

    [原文]非萬不得已,止宜率由舊章。與民休息,微特孽不可造,即福亦不易為。不然,如社倉、如書院豈非地方盛舉?而吾言不必創建,獨非人情乎哉?社倉之弊前已言之,書院之名經始勸捐於民,總不無所費。及規模既定,或倚要人情麵薦剡主講,其能盡心督課者,什不得三四。師既公屬空名,弟亦遂無實學。以閭閻培植子弟之資,供長吏應酬情麵之用,已為可愧。其尤甚者,資不給用,則長吏不得不解橐以益之,而歸咎於始謀之不藏,是何為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