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的先鋒案例展示了樂視生態的宏大版圖,但是,樂視巨額投資那麽大的規模,到底如何盈利呢?生態型企業的商業模式應該是什麽樣的呢?生態型商業模式與傳統商業模式有什麽不同呢?

    首先,還得從傳統的商業模式說起。

    商業模式代表了企業的根本屬性,它是企業對關鍵要素資源的組合及交易結構,其目的是保持及最大化企業價值。商業模式由定位、交易結構、資源能力及金融模式四大要素組成。

    之前學者對於商業模式的探究,對象更多聚焦於企業個體,而對在移動互聯、分享經濟背景下出現的企業商業模式的研究少之又少。生態型企業的商業模式各個要素有什麽新的特點?對於生態型企業而言其商業模式這一概念還成立?在哪些方麵出現了創新?這些問題都在研究探索中,尚無權威說法。

    我們暫定在生態型企業中“商業模式”這一概念還存在,我們依舊可以依托於企業的資源要素、企業的定位、企業價值創造流程去分析和構建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

    2.2.1生態型企業的定位

    生態型企業的定位應跳出狹隘的企業維度,而應從產業格局及可能會覆蓋的用戶群出發,需要深入去思考和探究“我要搭建一個什麽樣的生態係統、連接什麽樣的資源、為生態中各主體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創造什麽樣的價值,才能夠滿足整個生態體係的良好運營”。基於產業的思考視角意味著企業處在一個足夠大的產業空間內,從用戶需求、係統要素出發去構建能夠更快速“占據”用戶心智、籠絡生態的各方資源,創造生態文化,建立生態秩序,進而實現生態係統的自生和進化。

    生態型企業的定位應該是某個垂直領域的水和空氣,或者基礎設施。所以,生態型企業的定位不在於占據“一城一池”,目標不是某個產品或業務的短期盈利,而是整個商業生態的繁榮。

    2.2.2生態型企業的交易結構

    生態型企業的交易結構不再是以企業為中心,單向對用戶進行價值輸出;而是以用戶為中心,逐步形成連接雙邊或多邊群體的結構態勢,生態自身可以對雙邊或多邊群體進行價值傳遞,雙邊或多邊的各個邊之間也可以直接通過生態內部進行價值的傳遞,促成交易,革除之前摻雜在交易環節中的各項附加費用,由此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探路者是成立於1999年的戶外行業領軍企業。自2008年開始至今,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第一,並在2012年超越Columbia(哥倫比亞)公司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名。2009年,探路者登陸創業板,成為全國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之一。探路者作為國內戶外行業的龍頭,占據了約15%左右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然而,探路者的企業家和管理團隊有著更大的事業夢想,希望把探路者打造成一家偉大的企業。要走出下一輪的增長,需要有更大的突破!

    突破方向在哪兒呢?戶外服裝行業的整體市場容量隻大約有200億元左右,要突破一定要打破產業邊界。如何打破?從哪兒突破呢?要實現有效突破和持續發展,一定要圍繞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那麽,如何挖掘企業獨特的核心資源呢?

    首先,還是要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戶外服裝的用戶與普通服裝的用戶有什麽不同呢?最顯著的標誌就是,他們是戶外愛好者,他們喜歡走出家門擁抱自然,他們熱愛在山水之間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他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人群,恰好與熱愛旅行的人群和體育愛好者有著非常大的交集。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娛樂的場景、他們的社交和資訊需求,需要的產品和設備,等等,自然衍生出一個個細分生態圈,這些生態圈之間有著各式各樣的連接,這些連接不斷深化和衍生,產生出巨大的市場機會。其中,旅行和體育都是數萬億量級的市場,增速和前景都被廣泛看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