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三生環境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張勁鬆

生態,是自然萬物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是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互動。美國著名的環境經濟學、教育家和企業家保羅·霍肯(PaulHawken)指出,在商業社會中,傳統商業的惡性競爭以及對地球資源大量吞噬,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使人類生存的可持續性麵臨空前挑戰。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才是商業生態良性和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生態+”將生態學與商業和產業發展相結合,其核心是要讓生態化融入全社會的各行各業,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進而驅動中國發展的轉型升級。“生態+”戰略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徑。實施“生態+”戰略,才能有效建設人類持續發展命運共同體。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共贏”,才能走向新的生態文明時代。

“生態+”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轉變的革命性變革。生態型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個係統工程,需要持續推進企業戰略、組織、人才、文化的全麵升維和不斷進化。

本書用大量詳實的商業實踐案例,闡明了產業生態的“自組織”形態和發展演進,揭示出產業生態同頻共振的“序參數”。“序參數”是哈肯教授協同學的術語,就是自組織行為秩序的參數,就是本質、規律,就是“道”。

當下,很多企業家、投資機構,言必稱“生態”,但“生態”到底是什麽?有什麽特點和規律?如何做成生態型企業?本書是第一本係統梳理挖掘商業生態本質,較完整地提出了可行的打造生態型企業方法論的著作。本書旨在引導企業踐行“生態+”戰略,樹立產業思維,構建係統協同的命運共同體,促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企業指數級成長提供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探尋商業生態的“序參數”。

我們相信,隨著“商業生態”理論提煉和深入實踐,必將引發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張勁鬆

2016年盛夏於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