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驚濤駭浪日夜不息地拍擊著珠江三角洲西南側的厓山,向人們述說著陸秀夫負王赴海的悲壯故事。

    陸秀夫是鹽城(今屬江蘇省)人,3歲隨父親到鎮江居住。他自幼聰明勤奮,受到當地名仕孟先生的熏陶,滿懷忠義,談吐不凡。公元1256年,陸秀夫考中了進士。他深得當時鎮守淮南的地方官李庭芝的器重,被征召到幕府。

    陸秀夫才思清麗,性情沉靜,每每碰到官場飲宴,賓主交歡的時候,他總是獨自一人端坐不語,不肯和一班官僚吹吹捧捧,拉拉扯扯。但是,由他承擔的工作總是完成得很出色。所以,李庭芝把他調到自己身邊做掌管機要文秘。1275年,蒙古大軍進攻淮東。李庭芝身邊的幕僚大多逃去,隻有陸秀夫等人臨危不亂,抗擊元兵。李庭芝見陸秀夫這樣忠誠可靠,就推薦他到臨安,任南宋朝廷的司農寺丞,後又升任宗正少卿兼起居舍人,在皇帝身邊效力。

    這時,元兵直逼臨安,南宋朝廷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陸秀夫被授以禮部侍郎,派到元軍去主持和平談判。由於元人已決心滅亡宋朝,未能達成和約。陸秀夫返回臨安時,二王已逃往溫州,隻好南下追上二王的鑾駕。陸秀夫派人緊急召陳宜中、張世傑等將領前來護駕,共同尊立趙昰(古“是”字)為端宗皇帝。陸秀夫任端明殿學士,主持樞密院工作。

    南宋小朝廷在福州沒存續多久,就被元軍攆到廣東珠江口一帶。有一次端宗皇帝在井澳(今澳門一帶)地區遇上台風,嚇出一場病,不久就死去了。群臣一看皇帝沒了,都想散去。陸秀夫卻說:“古代有人憑一旅完成中興大業的。現在百官俱在,軍隊還有好幾萬人,如果天不絕宋,還可以恢複宋朝江山。”於是,群臣共立趙昺為衛王。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另一位愛國將領張世傑共同輔佐衛王。

    元軍順利攻占廣州後,向南宋朝廷據守的厓山發動攻擊。張世傑把一千多艘船舶用鐵索連接成水上防禦陣地,退守厓山。元軍統帥張弘範占領了入海通道,斷絕了宋軍的水源。士兵吃幹糧十多天,口渴急了,舀取海水喝,上吐下瀉,喪失了戰鬥力。1279年,元軍攻陷厓山。張世傑乘船遇台風,溺死於平章山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