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意思是說,這幾句話,犀利深刻,使耳聾的人都為之驚醒,想必當時一定有迂腐的書生、孤陋寡聞的人用經學來談論《詩經》的。“聵(kuì)”,聾。“曲士”,鄉曲之士,孤陋寡聞的人。

“本意”發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人。

“錯例”

1.平心而論,巴納德的權威接受論雖然在管理學界震聾發聵(振聾發聵),然而卻不是他的首創。實際上,他是把政治學中洛克的“統治必須征得被統治者的同意”移植到管理學之中。

2.動物世界的情形恰如兩重天,在這裏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強烈反差和鮮明比照,令人震聾發聵(振聾發聵)。

3.讀到此,我們耳畔會油然響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聾發聵(振聾發聵)的警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而揚鞭催馬自奮蹄,勤勉地去抒寫輝煌的人生。

“分析”音同而誤。“振(zhèn)”,振動,如共振、諧振、振幅。“震(zhèn)”,震動,如地震、震耳欲聾、威震四方。“振”、“發”,都是喚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