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意思是說,有人求名而得不到,有人想隱瞞其事,不想露名,結果卻造成了更大的影響。史書上推崇實錄,是為了懲罰不義的行為。

“本意”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果反而更加顯露出來(指壞事)。

“錯例”

1.每一座橋梁的垮塌,都是專家的恥辱。這時候,專家應該以嚴肅的態度,查找事故原因,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那些欲蓋彌章(欲蓋彌彰)的可笑原因分析,隻會讓公眾對所謂的專家更加鄙視。(《京九晚報》2010-01-06 蔣友勝《我們的專家我們的橋》)

2.就像學校要來檢查一樣,今天收到一條莫名其妙的短信,也頗有幾分欲蓋彌張(欲蓋彌彰)的意味!我不想老沉浸在過去,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吧,其實也沒什麽好說的啦!走好自己的路吧!

3.欲蓋彌張(欲蓋彌彰)啊!就怕引起省級機關的人大混亂啊,所以才要趕緊出來辟謠啊!

“分析”音同而誤。“彌”,更加,如彌足珍貴、欲蓋彌彰。“彰(zhānɡ)”,明顯、顯著,如昭彰、相得益彰。“張(zhānɡ)”,擴大、誇張,如虛張聲勢。“章(zhānɡ)”,條目、章程,如約法三章、簡章、規章。“彌張”“彌章”,不是本成語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