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韓愈《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六《送窮文》:“饑我寒我,興訛造訕。能使我迷,人莫能間。朝悔其行,暮已複然。蠅營狗苟,驅去複還。”意思是說,貧窮使我饑,使我寒,興起謠言,造作誹謗。使我迷惑,誰也勸解不了。早晨後悔,傍晚故態複萌。不顧廉恥,到處鑽營,如蠅之齷齪,狗之貪生,這貧窮,趕走了又回來。

南宋·黃幹《勉齋集》卷三一《再辭依舊兼知安慶府申省》:“無能之人已嚐去官,又複再往,蠅營狗苟,驅去複還,無補事功,徒取譏訕。”意思是說,無能的人,已經離職,又去任上,如蠅之齷齪,狗之貪生,趕走了又回來,於事無補,徒然地使人譏笑。

“本意”像蒼蠅那樣飛來飛去,像狗那樣苟且偷生,比喻人不顧廉恥,到處鑽營。

“錯例”

1.我悲哀地想,我隻好向往那時的舍生取義、開誠相見、一諾千金、與人為善;因為我在城市裏常見總是蠅營苟苟(蠅營狗苟)、見利忘義、誨淫誨盜、卑瑣無恥、人麵獸心……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這樣?

2.在由官們單向支配民眾、統治民眾的二元單向社會結構裏,從上到下,蠅營苟苟(蠅營狗苟),你擠過來,我壓過去,想明白了,無非就是生存資源爭奪。於創造無關,於發明無關。

3.世人大多心浮氣躁,或敦厚可欺,或陰狠絕性,或偏激張揚,或肉眼凡胎,常身陷蠅營苟苟(蠅營狗苟)、柴米油鹽、人雲亦雲、自怨自艾中,缺乏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見心明性的境界。

“分析”音同而誤。“狗(ɡǒu)”,哺乳動物,也叫犬。“苟(ɡǒu)”,隨便,如不苟言笑。“狗苟”,像狗一樣隻顧眼前,得過且過。“狗”與“蠅”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