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進到房裏,見滿桌堆著都是選的刻本文章,紅筆對的樣,花裏胡哨的。”

“本意”形容顏色過分鮮豔繁雜(含厭惡意)。亦可比喻浮華而不實。

“錯例”

1.最後,謊言終於露出了它本來的麵目,那個曾經被我幻化得花裏胡俏(花裏胡哨)的世界,也都將潰不成軍。

2.她穿著紅色套裙,很有個性。她到江城三年,已經有了江城女人的氣質和韻味,不像初到江城的女孩穿花裏胡俏(花裏胡哨)、沒有高品質的衣裙。

3.教室嘛,老板是費了很多心思,裝了很多花裏胡俏(花裏胡哨)的燈,但想跟老板說聲,這對於我們想來學舞蹈的會員來說,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分析”形近而誤。“哨(shào)”,吹出尖聲,打口哨。“俏(qiào)”,容態美好輕盈。“花裏胡哨”的核心是“花哨”,即形容顏色鮮豔多彩(指裝飾),又指花樣多、變化多,而“花俏”是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