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戰國策·齊策》:“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意思是說,去除外飾,還其本質,那就終身不會受到淩辱。古代“反”“返”通。此處“反”實為“返”義。

明·吳寬《家藏集》卷四十四《完庵詩集序》:“自以保其身名,幸而無虧,如玉返璞,以全其真。”意思是說,自己保持名節,幸虧沒有受到損傷,猶如美玉回複本真,保持了天然的美質。“璞”是沒有雕琢的玉。比喻不加修飾的天然美質。

“本意”去除外飾,還其本質。

“錯例”

1.返樸歸真(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代表對自己、對環境真實,尋找生活的意義,將生活、現實和價值相結合。

2.在北京,就有這第一家名叫“立春”的飯館,掌櫃別有新意,口味返樸歸真(返璞歸真)。

3.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在此流連山水,體驗返樸歸真(返璞歸真)的自然風味,同時也給這裏的村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分析”音近而誤。“璞(pú)”,含玉的石頭,也指沒有琢磨的玉;“樸(pǔ)”,樸實、樸質,如儉樸、誠樸、樸素。

第二個例句,成語使用不妥。飯店的菜如何“返璞歸真”,意思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