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倡“虛無”或“無為”,虛中有實,無中生有,認為萬物從虛無中來,在養生上則是虛其心而實其腹,從而強其身而壯其骨。“無為”實是無不為,指存無為之心;而行有為之法,即存無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釋家即佛教,西漢年代傳入中國,至隋唐達到鼎盛時期。佛家也自有一套養生之道。

    自古以來儒、釋、道名為三家,其養生之道則互有傳授,互相吸收。由於多種原因,長期以來這些養生功法被披上神秘色彩,說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測。加上一些江湖術士的渲染,競成了成仙升天,長生不死的法術。不過,養生功法雖沒有術士們說的那樣神秘,但確有其難於理解和神奇之處。如果得到真傳而又按照要求進行研習,持之以恒,定能使身體轉弱為強,甚至返老還童,安度百歲亦非虛言。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麽呢?老子《道德經》雲:“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後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後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裏去。原來後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後天返還先天。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並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麽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後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後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於心,命帶氣下人於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曆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炁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炁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到十六歲(這裏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姤,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曆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