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健康:“五快”與“三良”

    平常人們對健康的看法就是:隻要身體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就是說,在身體上找不到病變的依據就是健康。但是,在探索人類健康的奧秘中,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認識到人是一個身體與心理完整的統一體。因此,健康就應該不隻是在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還應該在心理上沒有異常。

    對於“健康”,1946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健康,不是單純地指身體無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體的、精神的和社會的各方麵都包含在內,亦即是指一個完整的狀態”。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將健康定義為:“健康應是在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社會上保持健全的狀態”,在這三個健全的狀態中,兩個是心理和行為方麵的,因此,健康的內涵和外延都擴大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健康應該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方麵。

    如何來衡量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衛生組織又具體地提出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即用“五快”來衡量機體的健康狀況,用“三良”來衡量心理的健康狀況。所謂“五快”,包括食得快、說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吃得快。進食時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說明內髒功能正常。

    說得快。語言表達正確,說話流利。說明頭腦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動靈敏,說明精力充沛,身體狀態良好。

    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後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說明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抑製功能協調,且內髒無病理信息於擾。

    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覺良好。說明胃腸腎功能良好。

    所謂“三良”,包括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個性。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誌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豁達樂觀。

    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應付複雜環境,對事物的變遷保持良好的情緒,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寬厚,珍視友情,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與他人的關係良好。不吹毛求疵,不過分計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