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答:試著忘記痛苦……以平常心接受……)

    真的能忘得掉嗎?心理學說,痛覺是無法被適應的。那到底應該怎麽辦呢?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呢,讓他的弟子學習“不淨觀”。

    不淨觀是什麽?就是觀想人死掉後,身體的皮膚發黑,七竅流血、流膿。蛆蟲從耳朵裏跑進去,從鼻孔裏跑出來,又從眼睛裏跑進去,從嘴巴裏跑出來;剛開始,跑出來一隻兩隻,接下來,越來越多,布滿全身,最後把身上的皮膚都捅破了,整個身上都爬滿了蟲。後來,皮膚全都沒有了,變成一堆爛肉、一堆膿血。再後來細菌越長越多,把爛肉也吃光光,剩下一堆白骨。最後,白骨化為膿水,化為塵埃。

    你是什麽?什麽是你?你什麽也不是,什麽也沒有,沒有手腳,沒有形貌,更沒有醜或美,也沒有複雜而深刻的感情。你再也不能看,也不能聽,連鬼的形象也比你可愛。看吧,這就是你,最終的你。那你現在在執著的,又究竟是什麽呢?

    這就是生死觀和不淨觀,觀想越真實收效越大。如果我們真的碰到滅頂之災,碰到你沒法麵對的事情,你就用剛才的方法觀想,告訴自己,我會死掉,任何事情都是一個過程而已。不隻是簡單的想一下,一定要真實地去觀照。觀照自己真的死掉之後,還有什麽東西放不下。

    麵對痛苦,佛教讓我們觀生死的根本問題;而麵對人生,佛教要我們發願。發什麽願呢?你要利益一切眾生,斷除一切煩惱;你要學習無量法門,要成就理想的人生。就是這兩個方麵,一方麵要放下煩惱,另一個方麵要精進善業。這樣活著,就會有未來,就會有希望。

    如果說,佛教隻是讓你去觀想人生無常,緣起性空的道理,觀想每個人都要死掉,一切物質都會生滅,你就很容易落在消極的人生態度之中。所以你還要觀想,你的存在會利益到很多人,通過你可以幫助別人,通過你,可以成就一種遠大的理想。

    所以佛陀要求他的每一個弟子都要有遠大的人生理想,都要發宏大的願力,去引領自己往這個方向前進。

    你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什麽?“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就連墮落到無底地獄的惡人,他都要想盡辦法去度化。那是一種什麽樣的胸懷?那是一種什麽樣的力量呢?再看觀音菩薩,他的修行法門就是尋聲救苦。隻要身邊每一個人發出求救的聲音,我們都要效法觀世音菩薩那樣第一時間去幫助他。那我們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