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不快樂,是因為我們永遠徘徊在外麵,不會去欣賞生活;一篇詩,一篇文章會讓那麽多人流淚,因為作者是用真心去創作的。當你對接上這部作品的時候,你的心跟他的心是呼應的,所以我們會被那樣一種境界所深深的震撼。

    如果我們跟別人交流,所說的思想並不是從自己內心流露出來的,也不是自己對宇宙的理解和感悟,那就不是我們在和別人交流,我們隻是某一個理論家的喉舌而已。所以,要是想實現自己某一種夢想,那你就要從自己的內在裏麵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變。

    我以前講課的時候也想做PPT,想要準備什麽,最後這些東西做出來發現我都不想講了。越往下講,聽得人就越昏昏欲睡。南京商學院的教授李濤,他說師父你賜我一個法名吧。我說你這麽聰明,就叫慧海,智慧如海。他經常跟我打電話一起分享,他說:“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當你完全沒有拘束的時候,從內心當中流露出來的東西,才是最能感動人的。”你如果打個PPT告訴大家這個是什麽、這個是什麽,人家沒感覺,人家隻不過是用耳朵和眼睛來了解它,不會用心去感受。

    我這幾年在各種場合一直都這樣去訓練自己,講出來的東西首先自己要有感覺,而且自己能受用。當我這樣去跟大家分享的時候,真的就是心靈的碰撞和交流。

    剛剛我們講到,佛教這個團體在世間存在那麽久,不是依靠它的硬件,而是依靠它的文化。你想想看,一個老太太目不識丁,卻會念《大悲咒》和《心經》,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菩薩在離她頭頂三尺之上,隨時都在注意她。這就是佛教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以道德的力量幫助人們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不斷地修證自我;它不露痕跡地將自我升華為自我的審視者和監督者,幫助人們獲得心靈的圓滿,最終證得涅槃。

    你說企業管理難嗎?但是在稻盛和夫看來,它卻可以簡單到如同小時候媽媽告訴他,做人應該具備什麽樣的精神一樣的簡單而樸素。媽媽說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話;做人要利益別人,做事要有堅持的精神。企業管理,不就是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這些最基本的理念嗎?當你把這種“活法”用到管理當中,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我們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和諧,與家人相親相愛,與他人溝通愉快,是不是也是“活法”的延伸呢?

    做“老幹媽”辣醬的是一個家庭婦女,根本沒有學過企業管理,但為什麽她就能把企業做那麽大呢?有個記者去采訪她,她說,就是因為我把每一個來這裏的員工,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她用慈母的心來對待她的員工,讓她的員工都體會到一種母愛。

    當你學會付出,別人自然就會喜歡你,管理企業最終的目的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對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