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英國人寫的書,他敘述了自己沿著玄奘法師走過的路程重新遊曆的所見所聞。書中說,他在中國講起玄奘,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講起唐僧,卻是家喻戶曉。中國人對於玄奘的了解不夠,以至於對他沒有相當的崇敬。但是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玄奘法師曾經遊曆過的國家,當他對當地人說我是沿著玄奘法師的路走過來的,連飯店的老板娘都會對他肅然起敬。那些國家的人說,玄奘法師是他們從小的精神偶像。

    現在很多EMBA班,都會讓他們的企業家學員去走玄奘法師走過的路,還進行比賽。讓他們在荒無人煙、沒有一點綠色的環境裏麵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但是很多時候,即便有現代化的隨行設備和完善的後勤保障,也尚且沒有辦法堅持下來,我們想想古人會麵對什麽樣的困難?

    那麽玄奘法師當時西行的時候,究竟是什麽樣的力量促使他寧願往西邁一步而死,也不願往東退一步而生呢?

    那是一種止於至善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種心靈的“道”在支撐著他。固若金湯的理想使他克服了一切常人所無法克服的障礙,直到達成自己的理想,取經而返。我們都知道,在曆史上,是沒有小說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幫助玄奘的,但是困難卻時時都會出現,死亡時時都會懸臨在他的上空,等待著他,捕捉他任何一個疲憊不堪的神情。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也經常會碰到困惑、難題,碰到我們無法麵對的事情,我們往往都會找無數個理由退縮,不能擔當。如果在我們的心中,沒有堅定的“道”,指引著自己前進,那為什麽還要奢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像佛教那止於至善的理想、緣起性空的淡然,一樣的能夠長存於世呢?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真的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都在生活的茫茫大海中折戟沉沙。雖然佛說每個人的內心都具備相同的佛性,那麽為什麽眾生在塵世中還是有分別呢?因為當你自己不願意實現那個可能性時,你身上所有如天賦而來的佛性也就像沉舟殘骸一樣,永遠沒有重光於世間的可能性。

    佛教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佛性”——這誠然是真理。但那也隻不過是告訴你,每個人都有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如果你願意去努力,或者願意去修煉自己,就有可能成佛。但是如果你“不為”,自己不願意去改變,這種可能性就會遠離你。而隨著成佛的可能性的消弭,失敗、墮落的可能性就接踵而來了。

    我推薦過稻盛和夫書的《人為什麽活著》。書裏說,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什麽樣的職務,不管你是做什麽樣的事情,其實質都是人性圓滿修煉的過程。隻要你做的事情,符合“道”,是向善的,那麽即使再瑣碎,也是有益的修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