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有很多很多抱怨、不理解、做不到的事情,那麽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們對待事業的心量不正,念頭不正。念頭不正,就會影響我們的言語,我們的麵相,耳朵,眼神,舉止,都會把它展現出來。所以你們要想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有正信,全心全意服務每一個人。

    我們為什麽要說“相愛”,關鍵就是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理解和關心,要將自己的心打開和別人對接。如果你沒有傷害別人,沒有妨礙別人,別人怎麽可能向你吐口水呢?這是不可能的。世間萬物皆因因果相繼而生,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原理。

    寬容

    ——幸福人生的安心法門

    觀音菩薩修行的法門是什麽呢?是予樂拔苦、救苦尋聲。這個法門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嗎?並非如此。觀世音菩薩的美麗法門勸導著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將寬容、慈悲,在身體力行中體現出來,從行動坐臥中流露出來。當你變成觀音時,你的信眾就會無窮無盡,你的事業也就能做到無量大。

    你想想看,在中國哪怕是黃口小兒,你把他招進來問:你知道觀音菩薩嗎?他肯定會回答說,知道啊。但是你如果問他,你知道釋迦牟尼佛嗎?他卻不一定能夠知道了。為什麽觀音菩薩有那麽多人信仰?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愛護、供奉她?就是因為她的慈悲。什麽是慈悲?慈就是給予別人快樂,悲就是拔除痛苦,讓別人快樂,讓別人遠離痛苦。那是一種什麽狀態呢?予樂拔苦不就是幸福的狀態嗎?

    你對別人有要求,你就不幸福,你對別人有索取心你就不幸福,你對別人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你就不幸福。那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哪裏呢?正來自於我們“容大”這兩個字,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容是什麽?是包容、大度。大度的人是樂觀的人,他有博大的心胸,隨時隨地都處在愉悅的狀態。這就是幸福,這就是我們理想的人生,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期待的善果。

    所以,你們有沒有發現,管理,實際上隻要你把自己管理好了,別人都會跟著你做。當你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時候,想要求別人那是很難的。所以,作為管理者,首先要“克己”,然後才能帶領別人做事情。最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你自我管理十分,才能要求別人做到五分,這樣就會更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德行”。你的行為和道德一定要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所以,我認為韓總提出用萬手觀音的理念,去開一萬家店;用觀音三十二相的理念去體現每個分公司不同的定位,我覺得很佩服。如果真的能夠踐行這樣的願景,將會廣種福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