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的第一次“尼克鬆衝擊”之後,日本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受到巨大的內外壓力。在日本國內,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日之間開展的民間外交的長期積累已經培育出了大批對華友好的人士,日本的一些在野黨以及社會輿論也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改變對華政策、恢複日中邦交,甚至出現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日本首相佐藤下台。在中國問題上,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在國際場合一直同美國一道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將中國視為所謂遠東地區的主要威脅。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的國際地位卻不斷提高,迫使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並實現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而且在1971年10月中國成功恢複在聯合國的席位並取代台灣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麵對如此的形勢變化,日本佐藤政府也試圖改變對華政策,不但在公開演說中對中國釋放善意,而且在1971年11月又以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保利茂的名義向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了一封信,即所謂“保利書簡”,但這封信被周恩來拒絕,也即意味著中國政府拒絕將佐藤政府作為改善關係的外交對手。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佐藤不得不宣布辭職,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隨後上台的田中政府迅速展開積極的對華外交,僅僅在其成立兩個多月後即訪問中國並實現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準備

    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在日本國內出現了要求實現日中友好和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聲和潮流,甚至在執政的自民黨內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張改變對華政策。1970年12月,379名日本國會議員組成了超黨派的“恢複日中邦交議員聯盟”,這一聯盟包括了國會議員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就有很多議員是自民黨的議員。此後不久,分別在公明黨和社會黨的倡議下又成立了由日本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國民協議會”和“恢複日中邦交國民會議”。這些團體和各黨派以及對華友好團體不但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推動日本政府改變對華政策,而且派出代表相繼訪問中國,想要促成盡快恢複日中邦交。

    1971年6月,日本公明黨代表團訪問中國,並且同中日友好協會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其中,提出了中國方麵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些基本原則,即(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日台條約是非法的,必須廢棄;(4)美國必須從台灣地區撤出全部武裝力量;(5)必須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這些原則被提出之後不久,1971年10月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又實現了美國總統尼克鬆的訪華和中美關係正常化,因此這些原則中的第四和第五項原則基本上已經實現,前三項原則則形成了後來被稱為“複交三原則”的原則。

    1971年10月之後,日本社會黨代表團、日中友好協會代表團、恢複日中邦交議員聯盟代表團、恢複日中邦交國民會議代表團相繼訪問中國,並且都在同中日友好協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反對敵視中國的政策,主張承認複交三原則。1972年4月,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內五大派係之一的三木派首領三木武夫也訪問了中國,在其與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會見中也表示承認複交三原則,並且回國後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發言中再次表示承認複交三原則。

    在這些要求恢複日中邦交的政治壓力之下,日本首相佐藤也想要改善同中國的關係,但是卻遭到中國拒絕,致使佐藤在日本國內遭到了更激烈的反對,於是在1972年6月17日,佐藤被迫宣布辭職,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其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對華政策也成為候選人之間最重要的爭論焦點。候選人之一的田中派首領田中角榮主張盡快恢複日中邦交,並且聯合自民黨內的大平、三木、中曾根派形成統一戰線,在選舉中以絕對優勢擊敗了另一候選人福田赳夫。1972年7月7日,田中當選日本首相,組成新內閣,任命同樣主張恢複日中邦交的大平為外相。在就任首相後的記者招待會上,田中即表示:恢複日中兩國正常關係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對此,中國方麵也給予積極回應,就在田中當選首相的第三天,中國總理周恩來公開表示:“長期以來敵視中國的佐藤政府終於被迫提前下台。田中內閣7日成立,在外交方麵,聲明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這是值得歡迎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