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及其民主改革的完成

    1.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烈大多數國家相繼淪陷,被置於德、意法西斯野蠻勢力的統治之下。各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地下鬥爭,建立了人民陣線,組織人民武裝,廣泛地進行武裝鬥爭及其他各種形式的鬥爭。在蘇聯紅軍的配合下,粉碎了法西斯統治,相繼建立了八個人民民主國家(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並與蘇聯、蒙古、中國、朝鮮、越南聯成一片,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

    這些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決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國內部階級力量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國共產黨適應本國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願望,利用國際反法西斯勝利的條件,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革命武裝鬥爭建立起來的。

    戰前,這些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都不太發達,封建經濟占統冶地位。政治上,有的國家如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還保留著君主製度。在這些國家中,近代資本主義工業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工人階級已形成並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在本世紀20至30年代,這些國家先後成立了共產黨,並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解放而奮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些國家原統治集團無力領導人民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有的拋棄人民流亡國外;有的投入法西斯懷抱,成為法西斯的附庸、鷹犬;有的苟且偷安,一心策劃反共。總之,他們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均已喪失影響。與此相反,各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站在反法西斯鬥爭的最前列,把民族解放與階級解放結合起來,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因而成為引導人民前進的旗幟。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勝利後建立起來的各人民民主國家,正是共產黨領導下人民鬥爭合乎邏輯的發展,是人民意誌和願望的具體表現。

    由於國情不同,各人民民主國家建立的具體道路各不相同。

    (1)南斯位夫、阿爾巴尼亞是在反法西斯鬥爭中,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力量在解放區和敵占區逐步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並由此推動人民鬥爭,隨著全國的解放而建立全國的民主政權。

    1941年4月,南斯拉夫被德、意法西斯武裝占領,國王出逃,軍隊投降。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高舉民族解放鬥爭的旗幟,領導和組織了各族人民參加的反法西斯鬥爭。1941年4月南共在薩椅勒布召開緊急會議,發表《告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書》號召人民武裝起來,同時建立軍事委員會領導人民武裝鬥爭。南共中央於6月在貝爾格萊德成立人民解放遊擊隊總司令部(後改為最高司令部),鐵托任總司令。7月南共中央又通過《關於開展全國武裝鬥爭抵抗侵略者的決定》,並在南共領導下很快在全國各地建立了64支遊擊隊,總人數達7萬多人。7月7日,塞爾維亞遊擊隊首先舉行武裝起義。從此開始了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武裝遊擊戰爭。1941年底,南共在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等解放區,領導人民選舉產生了人民政權——人民解放委員會。1942年底,建立了正規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到1943年秋,南斯拉夫人民在南共領導下,已解放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領土,人民解放軍也發展到30萬人。1943年11月南共和各方反法西斯代表在亞伊策城召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會議第二次會議,決定剝奪流亡在倫敦的亡國政府代表南斯拉夫的權力,不準國王返回南斯拉夫。同時選舉成立了以鐵托為主席的、具有臨時政府性質的“民族解放委員會”,並確立南斯拉夫是獨立自主、各民族平等的聯邦製國家。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配合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南斯拉夫全篼,8月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議改為人民議會,11月大選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阿爾巴尼亞人民從1939年4月被意大利法西斯占領時起,就開展了人民反法西斯抵抗運動。1941年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提出在全國建立人民民主製度。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投降後,德國法西斯又占領了阿爾巴尼亞所有大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1944年春,隨著民族解放力量的壯大,解放區不斷擴大,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會,並產生了以阿共總書記霍查為首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臨時人民民主政權。阿爾巴尼亞人民在阿共領導下,同德、意法西斯侵略軍進行了長期的遊擊戰爭,終於在1944年11月解放了全部國土。1945年12月,阿爾巴尼亞舉行了全國立憲會議選舉。1946年1月,立憲會議宣布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霍查就任政府首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