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下半年,我就開始了在清華大學的教學生涯。清華大學是國內最著名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內單體校園最大的學校,也是有比較穩定的運作規則的學校。曆史上的清華大學在蔣南翔校長的主持下成為新中國最具有大學文化的學校。他的一係列辦學思想使得清華大學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校,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爭了光,名垂青史。清華大學是我向往的地方。作為人才引進,我來到這樣的學校工作,深感榮幸。來到清華大學很快成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振奮之下,我幾乎是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我欣賞的名言是:今天我以清華為自豪,明日清華以我為自豪。現在看來,那時雖然已有50多歲,卻簡直單純得像個孩子。2000年我領銜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獲準列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家重點研究基地,這是清華大學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科研究基地,這項成果成為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校史展覽文科最突出的成果之一。1997年我接受校黨委委托帶頭試驗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經過連續試驗獲得成功,於1998年在全校以必修課設立。經過我們課程團隊教師的集體努力,如今已經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5年),這個團隊也同其他兄弟團隊成為國家級優秀團隊,我主編的相關教材也列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5年),我的講授也評為教育部的“精彩一課”(2006年)。該課程改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之後,我校該課再次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1998年、1999年,經過全校研究生自由投票,我連續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導師“良師益友”稱號。2001年獲得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稱號。2003年“非典”期間,為引導大學生思想趨向,我以中國教育報“特約評論員”身份主筆撰寫的社論《民族精神,薪火相傳》獲中宣部和新華社“全國抗擊非典優秀新聞作品獎”。我在清華大學展開了三個領域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研究,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的研究。可見,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開始的與青年研究的緣分更加突出地堅持下來了。我招收的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是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每年我都有關於青年研究的成果和麵對青年的講座問世。我與共青團工作的聯係也繼續下來了。1999年新成立的“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我一直擔任常務理事。北京市數屆青年研究會我也擔任常務理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